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

第153章 岁暮天寒(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最新章节。

特殊的送行仪式结束后,一个奇特的消息开始在民间流传。

秦王竟为思念白起,寻得一位与白起年轻时一模一样的将军留在身边。

这消息先是在咸阳坊间传开,后来随着商旅、使者、探子的往来,逐渐传遍六国。

送行那日的情景被无数人添油加醋地描述着。

秦王在仪式上数次泪目。

那位名叫蒙骛的年轻将军,连走路的姿态都与白起一般无二。

秦王时常对着这位"替身"发呆,仿佛在寻找故人的影子。

故事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有的说法充满同情:

"秦王对白起如此深情,连替身都要找一个一模一样的,可见君臣情深啊。"

也有的带着讥讽:

"堂堂秦王,居然沦落到要找个替身来自欺欺人,看来是真的失去理智了。"

"大王,"使者低声道,

"据说那位蒙骛将军不仅外貌与白起相似,连说话做事都一般无二。

秦王对他甚是爱重,常常让他穿着白起生前的衣物,在身边走动。

楚王正在章华台上饮酒,听闻此事后,手中的酒樽猛地一顿。

他放下酒杯,望着远方秦国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秦天啊秦天,"楚王轻叹一声,

"连你也开始学会用虚假来掩饰内心的痛苦了吗?"

一旁的春申君黄歇却是冷笑。

"大王,这说明秦王已经乱了方寸。

找一个替身来安慰自己,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楚王摇头:"不,你错了。这恰恰说明秦天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懂得掩饰。

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天下人,即便白起已死,秦国依然有人可以取而代之。"

与此同时,赵国邯郸宫中,赵王正在与郭开、蔺相如议事。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由得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

"有意思,"赵王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长平方向,

"当年我在长平之战损失四十万大军,天下人都说我无能。

如今秦天失去了白起,却要弄个替身来掩饰。

这天下之大,原来连那不可一世的秦王,也会有如此软弱的时候。"

郭开见状,连忙附和道:

"大王说得极是。秦王此举,分明是慌了神,否则何需如此拙劣的把戏?

依臣之见,此时正是我赵国..."

"住口!"

一旁的蔺相如突然打断道,眉头紧锁,

"大王,臣以为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白起虽死,但秦国实力犹在。若轻举妄动,恐怕正中秦王下怀。"

赵王沉吟片刻,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

一边是不断煽动战意的郭开,一边是持重谨慎的蔺相如。

这让他想起了当年长平之战前的情形。

"相如说得有理,"赵王终于开口,

"不过..."

"既然秦王也尝到了丧将之痛,那便让他也好好感受一下这份煎熬。传令边关,严加防备,同时..."

他转向郭开,"你去联络六国,看看他们的态度。"

郭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躬身应命。

蔺相如见状,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默默叹了口气。

韩国都城,韩王正在查看最新送来的战报。

自从白起"死"后,秦军果然开始撤出了野王等地。

这对常年被秦国压制的韩国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