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不想活了,哥哥们重生了》最新章节。
简单夸赞之后,他忽然倾身靠近,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问道:“那你既然不讨厌乌鸦,晚上我就带你去爬树怎么样?“
他的眼睛里闪着孩子般淘气的光,“那乌鸦生了一窝小乌鸦,咱去偷一个来养着。”
时初一原本沉浸在悲伤情绪中,被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惊得张大了嘴:“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偷,偷乌鸦?”
杨志晔故作深沉地摸了摸下巴:“其实也不能说是偷,毕竟那乌鸦窝已经在我们家定居好几十年了,从你舅姥爷那一辈就开始有了,子子孙孙的都在那里。”
他越说越起劲,仿佛在阐述什么伟大计划,“我们只是去看望一下邻居,邀请它们下来做个客!你有没有兴趣?”
时初一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犹豫地问道:“真的可以吗?”
他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被乌鸦群起攻之的画面,不会被啄得满头包吗?
杨志晔笑了笑,语气轻松:“明天去试试不就知道了。”
他转头看了时初一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人要勇于尝试,才能知道结果是不是?”
时初一听见这句话,不知道二舅是不是在暗示他什么,但确实是这样没错。
他点了点头,轻声应道:“嗯。”
两个小时后,一行人到达了郊区的疗养医院。
今天的阳光确实很好,洒在绿树成荫的庭院里,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方奶奶正坐在院子的长椅上晒太阳,一副悠闲的模样。
其实昨天她接到初一的电话后,就隐约感觉这孩子今天会来看她。
虽然在这里的日子清闲舒适,每天吃药、睡觉、散步、做检查,但反而让她觉得有些无聊。
她还是怀念在桃心院管教那些孩子的日子,那时候整个人都有奔头。
好在检查结果显示她身上的肿瘤目前没什么大问题,还能再多活几年,多陪陪孩子们。
而且她真的很想看见初一能够在新的家庭里真正地融合进去。
上次楚方岑带初一来的时候,她就看出来这孩子和另外几个哥哥的关系似乎不是很好。
但昨天初一居然主动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问该不该接受楚家。
既然动了这个心思,说明初一内心也是渴望亲情的有这个想法的。
毕竟血浓于水,方奶奶还是希望初一能够回家的。
她太懂了,什么都不如孩子有个真正的家好啊。
想到家,方奶奶不禁想起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眼眶骤然红了。
这阳光还真是刺眼,也不知道她的孩子如今在哪里。
还活着吗?这辈子生活得怎么样?有被人欺负吗?有没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呢?
正当她陷入沉思时,视野里突然出现了时初一的身影。
在他的旁边,是一个穿着得体唐装的中年男子,身后跟着她见过的那两个哥哥。
方奶奶急忙侧过脸,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在几人走上前来时,脸上已经挂上了温暖的笑容。
“初一,这是?”她温和地问道,目光好奇地打量着那位气质不凡的中年人。
时初一偏头看了杨志晔一眼,似乎在犹豫该如何介绍。
杨志晔也没有主动自我介绍,而是同样看向时初一,耐心地等着他来介绍自己,眼中带着鼓励的笑意。
几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时初一身上,带着温和的期待。
时初一感到些许无奈,但更多的是种被信任的暖意。
他深吸一口气,认真地做起介绍来。
“方奶奶,这是我的二舅。”
他转向杨志晔,声音里带着不自觉的敬重,“二舅,这就是把我捡回去、一手带大的桃心院院长,方奶奶。”
杨志晔闻言,面色立刻变得无比诚恳。
他微微弯腰,郑重地伸出双手握住方奶奶苍老却温暖的手,主动自我介绍道:“方奶奶,您好。我是杨志晔,是初一的二舅。”
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敬意,“因为家妹和家妹夫有些事情暂时抽不开身,实在没办法亲自过来,我这才代表楚家和杨家来感谢您。”
他握紧方奶奶的手,眼神真挚:“谢谢您将初一养得这么好,这么懂事。更谢谢您当初给了初一活下来的机会。”
每一个字都说得格外清晰,仿佛要将心中的感激之情全部倾注其中。
他的慎重和诚意,让方奶奶感受到了十足的尊重。
老人家眼中泛起感动的光芒,轻轻拍着杨志晔的手背道:“这是我和孩子之间的缘分,是他的命数,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
她的语气平和而豁达,“你们把孩子带回去,好好照顾就成,不用这么客气地感谢我。”
方奶奶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能在这里住着养病,也是你们帮的忙。要说谢,也是我要说声谢谢才对。”
杨志晔细心搀扶着方奶奶在长椅上坐下,自己则坐在一旁,非常自然地与她攀谈起来:“方奶奶,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对我们两家的恩情是大恩,让您住这里的事是小辈几个弄的,他们感激您是一回事,我们做长辈的哪能还更差了不记人情呢!”
他的目光温暖而坚定:“您放心,我知道您一直记挂着桃心院的那些孩子们。他们日后的一切——上学、生活、日常费用支出,我都会让人打到他们个人的专属卡里,绝对不会让他们没书读!”
方奶奶的眼睛顿时亮了几分,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但随即又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人心不足蛇吞象,桃心院的孩子不是一两个,而是好几十号人,往后还会有新的孩子进来。
怎么能一直让初一的家人帮忙呢?这不就成了吸血鬼了么!
她的嘴唇微微颤动,既想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生活,又不愿过度依赖他人的善意。
这份矛盾的心情让她难以将拒绝的话说出口——如果杨先生真的愿意帮忙,孩子们的生活真的会很好很好,再也不用为温饱和学费发愁。
杨志晔似乎看穿了方奶奶的顾虑,温和地补充道:“您别担心,这不是施舍,而是我们应当做的回报。这些孩子都是您的牵挂,自然也是我们该关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