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

第259章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最新章节。

说了先苟着发育,让他们先斗个你死我活,再出来收割。

毕竟自古以来改革从上至下都是很难施行的,只有彻底推翻打碎再重组就要简单得多。

大家所熟知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哪一个下场是好的?

这三个改革又哪一个是不改革就亡国的?

要么是敌国,要么是外族和内部造反。

改革为什么这么难呢?

简而言之,一是改变观念难。

因为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之后,就会有惰性和惯性,要改就会发生冲突。

明代大儒王阳明就曾指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二是均衡利益难,改革势必会动了一部分人的蛋糕,或多或少而已。

那么这些被动了蛋糕的人一定会坚决反对改革。

三是推动发展难,即便大家知道把蛋糕做大才会有更多的蛋糕分,但没人愿意出面粉、鸡蛋和黄油,毕竟出资源不是谁的义务。

三大困难叠加,自古以来就算是皇帝老儿自己推的改革也搞不定。

毕竟到了王朝末期,连皇帝自己都觉得非改革不行了,那这王朝内部其实早已腐朽不堪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谚语你以为是开玩笑的啊!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贯彻执行改革政策的部署上大打折扣。

而临领导视察等检查,早有通知下来,下级便会充分准备、造假,瞒天过海,不了了之。

就算即便走漏了风声,下级可以通过谄媚上级的方式瞒下去。

最后必然有更高的上级不知情,这样的环境你怎么推行新政?

如果坚持从上至下推行新政,就必然绕不开世家的支持。

但民主改革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支持呢?

这就是不是动一点蛋糕,这是直接掀人家饭桌啊!

所以光靠武力镇压只是起到一时的效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然,若是能一直压个三十年,等新生代成年,老一代逝去,那也能成。

伯父把那几万孤儿看得极重,估计也是这样想的。

只是现在世家手上都有枪了,手中又有愚蠢的百姓,怕是等不了那么久了。

当年他的造反出师表都写得那么明了了,伯父非是不信,不想百姓民不聊生。

现在看来,付出得代价只怕是当初的数倍以上了。

因为大家都有枪了啊!

时间再长手榴弹、飞雷炮只怕都会被人家研究透了。

还好当初研制武器时留了一手,秉着够用就行,没有升级更厉害的枪械。

反正世家在偷偷造枪,通过杨家的表现,这个姜旦是百分百可以肯定的。

昨日杨家来偷袭他们,至少派了三百人以上,人手一支枪。

人手一支枪啊!

枪械管理条令条例他做的。

军方丢这么多枪可能吗?

早上从战场的痕迹来看,对方训练有素,完全就是不是乡野恶霸小混混之流。

说实话,姜旦自己这边多少人他不知道,但最多也就二三十人。

人家强攻,完全可以迫停姜旦和展新月的战斗。

但是人家没有。

姜旦估计他们起先围而不攻,更大的目的应该是向他们展示实力。

想收服他们。

毕竟他们的身份那边肯定是知道的。

赘婿、流民居然有这样强的战力,岂能不心动?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