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

第37章 私奔(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洗尽铅华》最新章节。

崔雅香醒来,不见女儿,还以为女儿去街里买菜了。

可是,闹表才六点刚过,商店还没开门,女儿不可能这么早去街里。

他就以为女儿去厕所了。

中秋节,学校也放假了。

女儿不用起早上学了,她也就不用起早做饭,可以清闲一点儿了。

于是,她想睡个回笼觉。

过了一会儿,女儿还没回来。

城里居民住宅,基本都是成栋的平房。

这些平房,大部分都是国营煤矿建的职工住宅,少部分是政府建的居民住宅。

这些住宅,一栋一栋一片一片的,整整齐齐排列,基本都是一个格局,每栋十几户,面积都不大,二十平房左右,一个小小的院子。

居民在院子里搭个煤棚子,放些杂物,挖个菜窖,冬天储存白菜萝卜土豆,再就没什么地方了,没地方建厕所。

厕所都是公用的,建在偏僻一点儿的空地上。

白天,居民都去公共厕所。

夜里,家里就放个尿桶方便。

但于家沟和街里不同。

于家沟距离街里比较远,这里的居民大半是菜农,他们是菜队户口。

菜队户口介于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之间,既不属于城里人,也不属于农村人。

他们也吃供应粮,但粮本是蓝色的,供应的粮食也比城镇居民少。

他们的房子都是自家盖的。

谢富家原先就是菜队户口,但是,十年前赶上镇煤矿招工,谢富被招上了,就成了城镇户口,粮本换成了红色。

崔雅香本来就是城镇户口,二人结婚后,生下的子女理所当然就是城镇人口了。

在子女落户问题上也有政策,就是孩子随母亲户口。

农村男人娶了城里女人,二人所生子女,就随母亲的户口,落在母亲的户口本上。

相反,城里男人娶了农村女人,二人所生子女,户口就会落在农村,也就是母亲的户口上。

这也就是城市里的男女,不愿找农村人的原因。

崔雅香家院子大,就在院子里建了一个厕所。

因此,她和女儿就不用去公共厕所。

女儿上厕所,也不能用这么长时间。

于是,崔雅香就起来,到外面一看,女儿并没在厕所,她有点儿纳闷,这死丫崽子噶哈去了,是不是跑罗序家去了。

她敲敲罗序家的门,里面没有动静,爬窗户一看,罗序不在,只有彭成贵一个人在吃饭。

她拉开门进了屋,“哑巴,看到小玲了吗?”

在院子西北角,有个小棚子,里外放的都是彭成贵的废品。

每天吃过晚饭,彭成贵就会在这里给这些废品分类,整理好了好卖到废品收购站。

昨天吃过晚饭,彭成贵又在这里忙活。

谢金玲走过来,“彭叔,又在忙呀。”

彭成贵说:

“整理一下,该卖的明天卖掉,倒倒地方。”

“罗哥呢?”谢金玲问。

彭成贵回答:

“蒸馒头呢。”

“你们还没吃饭吗?”

“吃了。”

“那还蒸馒头干什么呢?”

“明天他去我们家,蒸馒头带着路上吃。”

“来回要多长时间?”

“三天差不多,顶多四天就回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