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第80章 云中风水不错,适合填埋上几十万的倭奴(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最新章节。

“皇,皇兄?”

李恪看着霎时间,在口中呢喃出“倭寇”二字之后,身周气场倏然变得森寒恐怖起来的李承乾,不由有些惊疑。

见李承乾脸色竟然难看到,比起当初在渭水看到突厥十万大军,还要难看百倍。

急忙出声安慰。

“皇兄勿忧,不过一千余人,且都是些没有组织的游兵散勇,长孙尚书如今兼领河东道刺史,如今他的兵马正好距离登州不远。”

“算算时间,此刻怕是已经将那些倭国海寇剿灭了。”

李承乾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只是淡淡的将手中的情报递回给对方,吩咐一声。

“准备一下,该回太原府了”

李恪:“.......”

看着自家皇兄的背影,李恪不由神色肃然起来,眉头深深皱起。

尽管只是和自家皇兄共事不过半年,然而李恪却是清楚的知道,自家皇兄向来都是一个习惯于“以理服人”的存在。

凡是招惹到他的人,当天皇兄就要拿出来切实的正面惩处方法。

当初的太原王氏是这样,突厥颉利和突利也是这样,然而偏偏今日,李恪总感觉,自家皇兄在看到关于倭寇登陆,袭击登州城的事情之后。

却是瞬间好似换了一个人。

浑身带着比起雁门关周围的凛冬寒风,还要刺骨的冷意。

当返回的马车准备好。

李承乾这边又交代了一番侯君集这厮,在雁门关的一些要务之后,当即便是准备上车离去。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一阵焦急的大喊声,从护卫一侧的方向传来。

李承乾转头,便是看到了,此刻正一脸惊怒的拉扯着一道人影的郑家几个子弟。

其中,郑午令这个荥阳郑氏长房长子,注意到李承乾看来的目光,顿时脸色不由一白。

李承乾眯了眯眼,对着一旁卸下雁门关的军职,返任东宫六率,和他一起返回太原府的程处默使了个眼色。

后者立刻带着几个荥阳郑氏的子弟,走了过来。

“太子殿下,求求您放过我二哥吧,他,他没有谋反啊!”

郑午阳刚走过来,便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李承乾蹙眉:“孤什么时候动你们荥阳郑氏的人了?”

郑午令急忙拜下行礼:“启禀殿下,郑午阳所说二哥,并非我荥阳郑氏之人,乃是范阳卢氏二房长子,卢文虎,臣这个弟弟被对方蒙蔽,连同并州司马王青云王大人,三人乃是结拜弟兄......”

郑午阳焦急解释。

“殿下,我二哥他也上了草原的,我们一起带回来好几千的牧民,好几次还险些被杀死在草原上,殿下,他身上还有箭伤,都是在草原上留下来的。”

“殿下,他没有谋反啊!”

李承乾顿时了然。

其实不单单是对方口中的这个卢文虎,五姓七望,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等其他几家,也都有派人来雁门关。

说是为国出征,实际上,不过就都是些抛出来给世族准备谋反,争取时间的弃子罢了。

李承乾看向程处默。

“这些人如今在何处?”

“启禀殿下,这些人暂且被关在雁门关的监牢之中,不日将随同颉利和突利他们一起,押送长安......”

李承乾微微颔首。

目光却是不再看那跪在地上,不断叩首的郑午阳。

转向对方身后的郑家嫡长子。

“郑午令,你父亲是鸿胪寺卿,你可知晓,我大唐如今可有倭国的使臣?”

郑午令一愣。

尽管不清楚这位太子殿下为什么忽然又提到了倭国。

但还是急忙拱手汇报。

“回殿下,长安鸿胪寺如今应该有至少三名倭国使臣,算算时间,应该如今也都还在长安,不知殿下可有什么需要臣效劳的?”

李承乾微微颔首。

“上孤的马车,你与孤一道返回太原府。”

说着,李承乾直接迈步便是走入马车之中,马车之外,郑午令警告的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郑午阳,对着身旁的几个荥阳郑氏子弟使了个眼色。

几人立刻便是捂住对方的嘴巴,将对方拖到了一旁。

马车由于官道积雪的原因,行进的速度并不快。

李承乾端坐在马车之中,李恪李泰两个皇子坐于两侧,而在他的面前,郑午令自进来就整个人身体紧张到不行,正襟危坐。

甚至有种面对当今陛下时候的那般紧张。

不敢看李承乾的表情,而是低眉顺眼,将目光落在对方的衣襟高度......

“你们荥阳郑氏,多有在礼部和鸿胪寺之中任职,家学想必也对我大唐周边各国风土人情,另有研究。”

郑午令连忙低声连道不敢。

李承乾声音冰冷。

“孤准备让你荥阳郑氏帮孤在和倭国之间,牵线搭桥,邀请他们来孤即将在并州道落成的帝国大学交流学习,不知你是否愿意?”

话音刚落。

一旁的李泰却是瞬间大惊。

“什么?皇兄!帝国大学之中教授的可都是国之精粹,保密都来不及,如何能够外传啊?!”

郑午令如今自然也知晓,太原府即将建成的帝国大学,其中教授的都是些什么。

向工匠深造开放的机械,船舶,金属冶炼。

向士子和官吏开放的管理学,财会学。

还有如今已经在新政改革司之中,农业领域担任要职的帝国农学院。

虽还未曾亲自前去听课,但郑午令也清楚,太子殿下麾下是真的有很大一批可以掀翻他们世族对于知识垄断的强大人才的。

如此技艺,竟然要传予倭国?

郑午令也不理解。

马车之中,只有李恪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能够察觉到自家皇兄,恐怕是另有深意。

“荥阳郑氏从中牵线搭桥,告诉倭国使臣,派遣他们本国最为优秀的人才,前来我大唐进学,学满五年,可自行回国”

“只要每人缴纳一笔留学费,差旅食宿自理,想学什么,孤都可以让人传授于他们......”

李泰急了:“皇兄,咱们也不缺钱啊!”

郑午令有些拿捏不准这位太子殿下的意思,这话说得,听起来就是赐给倭国天大的福报,然而,太子殿下此刻的眼神,为什么冰冷的好似能够将他冻住。

“这,如果是这样的话,臣保证那倭国之人,必定会蜂拥而至。”

“到时候,怕是人数上都不好控制.....”

郑午令说到这里,敏锐的察觉到太子殿下嘴角勾起来的冰冷弧度,心头忽然一跳,莫非是自己说错什么了?

然而。

“来的人多?多多益善!只不过,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并州道。”

郑午令点头:“即使如此,下官可以保证完成,只需要和家父书信一封即可。”

李承乾颔首。

忽然,李承乾看向郑午令的目光倏然一肃。

幽冷的声音,好似将一把钢刀,架在了对方的脖颈之上。

“郑午令......孤能相信你吗?”

一句话,让郑午令不由瞬间一惊,急忙就想要站起拱手,却是因为马车内部的高度,此刻扑通一声,跪在李承乾的面前。

“太子殿下,我荥阳郑氏,以太子殿下马首是瞻!不论太子殿下交代什么事情,荥阳郑氏绝对全力执行!”

李承乾凝视了对方半晌,微微颔首。

沉默良久,这才再次开口。

说出来的话语,却是让郑午令的后背瞬间一寒。

“这些倭国留学生来了之后,先按照正常流程,送来并州,孤会让人于太原府附近,修建一所园区,专门用于关押这些人。”

听到李承乾用的是“关押”二字,郑午令瞬间明白。

这哪里是什么太子殿下要给倭国的福报,怕不是要大力的收拾这些倭国人。

他不敢打断,只能战战兢兢的仔细聆听着李承乾此刻讲的每一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