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塞音老仙闹大明》最新章节。
是在老仙刘学勤的授意之下进行的。
塞国不仅需要大明的市场,也需要对大明进行工业化改造,尽管是塞国单方面推动的,但大明毕竟是个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大国,对很多新技术和产品都是有需求的。
不如此做,大明的老百姓买二两煤油都费劲,又能有多少消费力呢?
所以诸如水泥(低标号)、机加工、纺织、印刷、造纸、焦炭、锅炉等大量技术,通过各种渠道逐渐扩散到了大明。
人家陶家在大明也有许多门生故旧,因此很容易就走通了官路。他们找到时任江西按察司提学佥事的王钰,在江西等地率先推广塞国玉米良种。
这位王钰是永乐十年的探花郎,他爷爷王艮和老陶的好朋友王冕乃是故交。这些年陶门虽说一直在塞国发展,但与大明这边的人一直有书信往来。
大明就是这样,只要官府有人,事情推动起来就容易许多。
不过王钰还是就此事向朝廷上了奏疏,听说塞国的玉米良种,亩产可以达到三石,下一代新品(金玉331)有望将亩产提高到四石,朱棣对此非常重视,下旨着户部督查此事。
朱棣是吃过塞国进口的玉米面,也吃过那边生产的玉米油,但他确实不知道两边的作物生产已经有这么大的差距。
其实在主粮方面,比如水稻和小麦,塞国的良种对产量的提高并不大,大约在10-20%的幅度,增产主要还是得靠化肥。
但育种工作是个慢工,就比如明朝传进来的玉米,到清朝中后期才有两三石的亩产水平,除了有气候条件变化的因素,也经历了几十年的适应期。
夏原吉接手之后,首先就对塞国高价出售种子进行问责。
种子公司对于大明人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大明农户要么自己留种,要么向地主或租或买种子,但那个价钱算下来是很低的。
要知道塞国的一毛钱相当于大明的100文,黑市价至少要110文钱以上的。
此时的江南米价一石才不过250文,一斤米也就2文钱,你种子再贵,算你5文了不起了吧?
哦,一亩地只需要5斤玉米种子,种水稻的话需要15斤,那算你15文可以吧?
陶氏益农玉米种子再好,比大明人的心理价位高出六七倍,那自然是有问题的。
这个价钱肯定是贵的,因为塞国有补贴,而且塞国有各种保农政策,就是防止谷贱伤农。
比如免除农业税,废除徭役,这对于农民算不算补贴?当然算了,而且是力度极大的补贴。
还有绿化基金、生育津贴,这些可都是能惠及万千小民的,生个孩子就能领10块钱,这在大明是无法想象的!
10块钱在大明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生活一年的费用了。
你库出生个娃就有了,多生几个都可以躺平了。
塞国的粮食价格一直和大明差异不大,嗯,只略微高一些,因为塞国人的口粮已经趋于精细化,营养摄入也更为全面。
但塞国农户的日子,那比之大明可不是强的一星半点儿。
这事就把王钰给装进去了,天地良心,他们老王家可是向来清廉的。
好在夏原吉也不是糊涂人,陶氏益农很快出具了陶氏在塞国销售种子的票据和价格证明,这才撇清了王钰的嫌疑。
但夏原吉和王钰不贪,不等于别人不贪,很快就有各级官员主动找到陶氏益农在大明的代表,表示这么好的种子,一定要在大明大力推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