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化天子》最新章节。
陈文,是太子党,所以他立刻将消息通传给了太子朱见深。
朱见深得知之后,并不觉得意外。
朝堂之上的南北党争早就激烈无比,更别提朱见深还故意往里面加了几把火,现在更是成了一个火药桶,随便一点火星都有可能引爆这场朝堂矛盾。
相比于此,朱见深更加看重的其实是陈文。
他这个初入内阁的学士,其实职权颇重,因为他兼任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执掌翰林院。
而翰林院,正是内阁的根基。
翰林院,乃是朝廷通过科举大考筛选出的人才储备机构,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皆称翰林。
终明一朝,翰林院的地位,那都非常特殊。
虽然论实权,翰林院不能和六部相比,甚至连普通的寺监都不如。
但是翰林院的作用,或者说翰林院的特殊地位,却是任何部寺衙门都替代不了的。
翰林院乃是文臣的大本营,缙绅的后备军!
读书人通过科举入仕为官,优秀者经皇帝点头进入翰林院。
也就是说,科举大考为文臣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而翰林院就是这个新鲜血液的中转站。
翰林院中的一众翰林,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家侍读,属于文臣当中的近侍之臣。
虽然他们没有实权,但是却是阁部重臣的预备役。
文人由科举至翰林者,可以经常在皇帝陛下面前刷脸,还做着制诰、文翰等重要工作,锻炼了自身能力,储存了政治资本,极有希望步入中枢要职,故而翰林特受尊崇。
翰林们没有什么实权,但地位清贵,所以这群清流被称为“清贵老爷”。
因为他们手中有笔,有皇帝赋予的特殊的发言权,翰林们结成“清流“,看准时机,往往一封奏折,就可撼动甚至摧毁一个强大的权力派系。
连满清慈禧太后那样的最高专制统治者,也容许清流们“闻风言事“,即使言错了,也不十分计较,起码是不能杀头的,因为那样就要背个“堵塞言路“的罪名,这是执政者很忌讳的事。
发展到了大明中后期,更是有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惯例。
这拨清贵老爷,才是陈文现在忙着降服的对象。
所以陈文丝毫不用慌张,静静地等着熬走李贤与彭时,届时就可独掌内阁。
毕竟翰林院乃是内阁的根基,谁掌控了翰林院,谁才是真正的内阁首辅。
不过翰林是清流中的清流,说白了就是一群迂腐的文人,还没有经历过朝堂的毒打,所以能够坚守本心,固守儒家礼法。
故而他们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却在士林当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掌握着舆论的倒向。
不过,也因为他们都只是预备役,所以跟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尚书年富这样的部院大臣不同,他们也同样倚重于圣恩。
毕竟翰林院再好,地位再清贵,那也要等到他们能够熬出头才是资历。
如果不小心被天子厌恶,一辈子都窝在翰林院里修史撰书,那还不如直接外放当个知县御史去呢!
内阁三学士中,李贤代表北臣,彭时代表南臣,而陈文则体现着翰林院的意志。
朱见深脸上笑容更甚。
他很期待这场朝堂之上的南北矛盾,彻底引爆的那一天!
到了那个时候,朱土木会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