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化天子》最新章节。
右都御史。
这是个不错的策略。
左右都御史平级,都是都察院的掌事官。
现在的左都御史乃是寇深,上回朱见深救下的那个刚正小老头,年事已高,并且在都察院坐镇大局。
因此退而求其次,遴选一得力重臣挂右都御史衔,同样可以镇住那些骄矜的总兵边将。
要知道左右都御史均为正二品,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而以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为外省总督、巡抚之加衔,放出去就是手握军政大权的一方督抚,还压不住这些总兵边将?
朱见深笑着点了点头。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只是京中大臣,如今可以提拔的,寥寥无几,不知元辅可有人选?”
右都御史虽不是坐堂官,但却是外出巡视地位最高的风宪官,更进一步就是九卿这个级别了,那自然不能随便授官。
再者,此次提拔右都御史,也是为了整饬边防,你若是选个圆滑事故的朝堂老油条上来,那不是纯粹恶心人吗?
李贤深思良久,一直没有开这个口。
文臣之中,自然也是有派系争斗的。
比如朝堂之上最大的两派,南臣与北臣争斗不休。
李贤不愿卷入这些争斗之中,那么现在举荐人选,就要深思熟虑,慎之又慎。
良久后,李贤才给出了人选。
“殿下,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秉久任台宪,为官刚正,不徇私情。”
“景泰二年,李秉奉命协助户部侍郎刘琏督理宣府军饷,然刘琏克扣军士饷银,李秉将其揭发,朝廷罢刘琏而命他以右佥都御史代理其职,兼参赞军务,后李秉抚恤遭受战火蹂躏的军民,购买耕牛发放给百姓,同时罢除屯田兵士的劳役,令他们专事耕作,又行召商中盐之法,鼓励内地商贾来前线贸易,通利边民……短时间内,就使宣府的经济出现了复苏之象。”
“其后李秉兼理宣府巡抚事宜,尽心边事,不计仇怨,数年间清除弊政所条奏百十章,皆有关边计民生,在他的努力下,宣府由一个残破的边镇成为西北雄关。”
“李秉资历、能力皆足以镇之!”
等到李贤把话说完,朱见深脸上却露出了莫名笑容。
李秉,山东曹县人,正统元年进士,因严惩不法豪强,闻名朝廷,召入都察院理刑,后面正如李贤所说,多次出巡宣府整饬边务,将其打造成西北雄关。
在他治理期间,宣府一直都很安稳,还弹劾了贪酷不法的都指挥杨文、杨鉴,都督江福等的贪纵不法之罪;并请求将田猎扰民的内官征还,还弹劾过总兵纪广等人,反对“开边邀功”的行为,可谓是难得的忠正之臣。
此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问题在于,他是个北臣!
此人性格刚正,因为他的脾气,得罪了不少朝臣,结果在南北党争之中,受到了迫害波及,巡抚大同时,因罪被罢官为民,后受阁臣举荐,得以复职,并出任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至今不得重用。
想来,上一次举荐他的阁臣,无疑就是李贤了。
朱见深犹豫片刻之后,并没有直言,而是取出了一封奏章。
这是来自于甘肃的奏章,上书右副都御史项忠抵达甘肃后,面对叛乱的羌民,项忠率陕西子弟兵到边境占据险要之处,摆好阵势,要讨伐羌族,其实只是虚张声势,羌族首领见项忠声势浩大,吓得一一投降,自此安居乐业。
此外项忠还组织人力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进城,又疏浚泾阳郑、白二渠,灌溉泾阳、三原、礼泉、高陵、临潼五县田地七万多顷,百姓交口称赞,盛赞其贤能。
“项御史几个月内便做出如此政绩,实属罕见,朝廷应当予以嘉奖。”
李贤看着手中的奏章,又听到太子爷这话,哪里还不明白,他这是选定了项忠啊!
可真正让李贤诧异的是,项忠是南臣。
皇帝陛下爱用北臣,这位太子爷却一再对南臣示好!
太子这是纯粹个人喜好,还是为了弥合南北?
若是后者,那眼前这位大明储君,未免也太可怕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