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第327章 化干戈(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最新章节。

此次虽风险极大,然回报也是极大。

昨日他已招待过宣旨内侍,已对京中的情形有了大致了解。

正如沈逾白所言,首辅已向陛下请辞,李门此次损失惨重,如今已是群龙无首。

而他又在临海立下大功,此次回京,必成为李门的领头人。

一旦首辅致仕,内阁只剩两名阁老,该要增添人手。

论资排辈,他秦诏也该入阁了。

沈逾白送他如此大礼,他必然要有所表示。

回京乃是无数外派官员所期盼之事,也只有当了京官,方可称得上一句前途无量。

沈逾白却笑着拒绝:“多谢秦大人的好意,下官来通府的任期还未满,该做的事未做完,不是回京的好时机。”

以沈逾白六元及第的出身,本该在京中熬资历一路高升,却因他秦诏与李门被外派。

此次他与沈逾白联手,方才发觉沈逾白的才干。

秦诏就知自己压不下沈逾白。

沈逾白能在通府就将京城的首辅李庆芳逼得致仕,他秦诏纵使入了阁,怕也会被其拉下来。

如今最好是趁着此次合作,与沈逾白化干戈为玉帛。

一旦秦诏将沈逾白调回京,便可将当初外派沈逾白的仇怨化解,即便做不到盟友,到底不用结仇。

“当初秦家对沈六元多有得罪,我在此替他们向沈六元赔个不是。”

秦诏对着沈逾白深深一揖。

沈逾白将其扶起,道:“下官与秦大人均来自建康府,实在不必结怨,往后下官怕是还要劳烦秦大人帮忙。”

当初秦家对他诸多阻挠,到底未下死手。

后来秦家因他失去过半田地,此次又给通府捐了三十万两纹银,家底该是彻底掏空,整个家族也该没落了。

秦诏哪怕入了阁,必定会被许多人盯着,不敢明目张胆地敛财,秦族想要恢复往昔,必定极难。

他在朝堂没什么势力,不如呈了秦诏的情,往后老师在朝堂也好有照应。

朝堂之上,即便首辅也不可大肆树敌,何况是他这等毫无根基之人。

秦诏笑道:“沈六元有事但可找本官,至于秦族,本官自会去书信,让他们不可找沈族的麻烦。”

许多事经不起查。

譬如临海官员与晋王之间做的那些勾当。

晋王被压往京城之后,私盐一事彻底被揭开,秦诏将整个临海上上下下查了个底朝天,上至布政使,下至各州县的父母官,皆被揪出。

腊月本该是百官放假的日子,临海官员却是夜不能寐。

年前,涉事官员尽数被抓,连通府的许多官员也未逃脱。

此时陆通判便连连感叹孙同知死得其所。

至于那五名污蔑沈逾白的衙役,也因陷害朝廷命官被抓,由秦诏直接押送前往京城。

临海官员的大清洗,却让百姓们欢天喜地。

压在身上多年的大山终于被移开,这个新年,到处锣鼓喧天。

随着官盐的正式筹办,通府许多百姓成了灶户,能有稳定进项。

至于那些没被选中的,也找到了新的活:修运河。

年前,通府就贴出告示,要招工修运河,与那通往京城的运河相连。

原本百姓们得知此事时,以为是要服徭役,惊恐不已。

待到后来才得知,竟是给工钱。

每人每月仍旧是五百个大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关于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大明已成历史,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附身到流亡吕宋的亡明皇孙朱和埸身上。最初,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朱和埸迷茫而丧气。然后……“帝国崛起系统已上线……“恭喜宿主获得系统全面强化!“恭喜宿主获得大明神机营官兵500人!全员配备米尼步枪。“恭喜宿主获得米尼步枪全套制造图纸。……在从系统获取高尖端武器的同时,朱和埸开展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军事科技,
咸鱼太暴躁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简介: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动漫女主小智的旅行结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少年意外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成为小智。他以神奇宝贝大师为目标横扫各大联盟,结识各地区女主,留下一场无憾之旅。
无聊的青铜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