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1

第九十二章 治河有功——何起鸣(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事讲将1》最新章节。

何起鸣,字应岐,号来山,四川内江人,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任陕西盩厔县知县,以廉敏闻,作集贤书院,录士之才者教之。调任工科给事中,给事中郑钦弹劾工部尚书朱衡为贪功而虐待百姓,何起鸣受命前去勘察治河工程。朱衡巡行到决口,旧渠已成陆地,但盛应期所开新河故迹尚在,因地势高,黄河决堤到昭阳湖不能再往东,于是议定计划进行开凿。

潘季驯则认为新河土浅泉涌,耗费将不计其数,留城以上故道初次淤塞可以恢复。从此二人便有了隔阂,何起鸣到了沛县,回到京城,上奏说:“旧黄河之道难以恢复的原因有五,黄河完全改道必然减缓上游水势,新集、庞家屯、赵家圈都在上游。以无计其数的资财,投入到河流已经废弃的故道,势必不能这样做,此其一;从留城到沛县,广阔之地已成巨大的湖泽,没有地方施工,此其二;横贯敷十里,撩起衣裳都役道路可走,十万之多的民工到什么地方栖息,此其三;疏通则烂泥陷入,修筑堤岸但又无土,并且南边堵塞则又向北奔流,此其四;夏秋季节雨多水大,难以保证不淤塞,此其五。新河开通费用省,并且可以杜绝以后溃决的水患。应当采纳朱衡的计策开通新河,同时采用潘季驯的计策,不全部拾弃旧黄河。”朝廷大臣议定,朱衡就决心开辟新河。

在京察过程中列入拾遗的名单中,京察拾遗指的是原来的考核有遗漏,让专司监察的科道官再议,大凡工部尚书,必须要搞好和内宫太监的关系,因为工部主管工程建设,而宫内的建设项目是最多了,往往是工部官员和宫内管工程的太监一起勾结分肥。何起鸣和宦官张诚很好,张诚替何起鸣运作,给事中陈与郊在人授意下,上书将何起鸣和主持京察的辛自修放在一起评论,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替何起鸣开脱,辛自修被攻击后托病辞官。御史高维嵩、赵卿、张鸣冈、左之宜意气不平,上疏弹劾何起鸣,何起鸣被迫致仕。正好万历帝听信了张诚的话,相信何起鸣而怀疑辛自修,便责备高维嵩,说“朝廷每用一人,言官辄纷纷排击,今何起鸣去,尔等举堪此任者。”将高维嵩等人调出京外,一些官员又立刻上疏为高维嵩抱不平,遭到处罚。

何起鸣,在任职期间,先后主持过整治黄河故道、修建皇陵等工作,实地勘查沿河两岸后,排他议,力主新河开凿,而不弃阻塞之旧河的治河方案,施工时精细管理,勤俭节约,节省了一大笔修建资金。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明末黑太子
明末黑太子
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奸相主政,党争不断,勋贵贪腐,藩王暴敛,国库告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边塞危急,风卷狼烟,强虏铁蹄,频频叩关,朝廷兢惧,社稷将倾,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行将覆灭……
牛笔老道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