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关山重重

第2107章 在路上(二)(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抗战之关山重重》最新章节。

“其实象你这样把沙袋放在车上也有缺点,要是关键的时候这马车可跑不起来。”眼见钱串儿欲言又止,孙志安知道有些话自己这个新加入者也不该问,便又开启了新的话题。

不过这回他说话可就低了许多,他也不想让后面的何书记听到这样的话。

一听孙志安这么说,钱串儿又何尝不知道马车上放沙袋的弊病,他便也压低了声音解释道:“咱们这回就是舍了命也得保护首长的。

还马车上装的多了跑的是不快了,你以为这马车是给咱们坐的啊?咱们不用都上马车啊!

装沙袋就是怕小鬼子二鬼子得到了信儿突然伏击。”

钱串儿可是知道八路军那头是有叛徒的,尽管他听王老帽听何书记说,现在那个叛徒是谁也没有揪出来。

可是他不想说孙志安却会想,接着就问他:“小鬼子二鬼子咋会得着信儿的呢?”

“小鬼子二鬼子又不傻,来,别说这些了,好好赶你的马车吧!”钱串儿打了个哈哈,把这个话题岔了过去。

马车继续前行。

钱串儿往马车里装沙袋的意思,无非就是做了一个简易的工事,毕竟在马车上遭到敌人的伏击,那基本上就没有反抗的余地了。

也难怪,钱串儿他们伏击日军的时候,总是这么干的。

所谓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他们设计小鬼子时就会想到战斗的各种可能,在而防止小鬼子射击自己时,那自然也想的复杂。

可是战斗真的是有各种各样模式的,钱串儿他们把这一点想到了,可是却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把马车刚刚拐过一个山丘的时候,那山丘上忽然就传来了一声大喊:“孙志安,你这个狗日的,你敢反水!”

就这一嗓子,仿佛如同战斗的命令,钱串儿他们所有人“刷”的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枪全都摸了起来。

这回出来为了装伪军装的像,钱串儿把二十响带在了身边,其他的士兵至少手里拿的表面上能看到可都是步枪。

他手底下的那些士兵把枪端起来的同时,就已经推动了枪栓,把子弹顶上了膛。

可纵使如此,钱串儿也知道,如果说有敌人伏击他们的话,他们这个反应肯定已经慢了。

他们哪想到在这山丘上有敌人的埋伏,你再是百战老兵,你的动作再快,也不可能有子弹来的快!

而钱串儿把盒子炮指向了那山丘顶上时,就见山丘顶上树林边上已是出现了20多名伪军,不过那些伪军的枪居然指着他们,可是那枪却没有抵肩!

钱串儿到底是反应很快,他马上意识到了什么,就高声叫道:“都别开枪,自己人!”

可不是“自己”人吗?这个时候,孙志安也已经喊了起来:“孟德才,你个狗日的,你吓死老子了!”

而这时,山丘上的伪军就已经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然后那些人收了步枪就往下走来。

“我认识他,叫咱们的人少说话!”孙志安低声说道。

到了这时,钱串儿当然能够想到,他们竟然碰到了一伙真伪军,而其中有人还是认识孙志安的。

孙志安不让他们的人少说话,那是怕东北的口音被人家听出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