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就在今日

第37章 混淆视听(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北伐就在今日》最新章节。

据说,这种神奇的作物源自于比草原还要遥远的地方。

阎苍本人也仅仅只有幸目睹过一两次而已,而且当时见到的那些土豆已然煮熟,无法用作种子来播种繁衍。

然而,即便如此,阎苍对于这种作物的描述依然让其心驰神往。

按照他的说法,此作物极易栽种培育,哪怕是最为普通寻常的田地,每亩产量竟也能够高达惊人的十石之多!

倘若秦国能够拥有这样的粮食作物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那么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将会数倍增长。

届时,无论是对外征伐、开疆拓土,还是保障国内百姓的温饱问题,都将不再成为难题。

想到此处,白柏不禁心潮澎湃,但突然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眉头微皱。

因为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阎苍分明曾经交代过,要将关于这种作物的信息传授给芒梁乡一位姓张的村老,并由那位村老去负责寻觅。

怎么现在这至关重要的农作物已然寻得,可那发现此物件之人,非但未将其呈报于阎苍知晓,反倒有些一直刻意拖延的意思。

若非今日众人机缘巧合之下亲临此地,恐怕依旧难以察觉此物的存在。

当联想到这张大奔的姓氏时,不论是阎易还是白柏,皆已瞬间明悟,此人定然大有问题。

“恳请殿下降罪!小的当真并非蓄意隐瞒此事啊,实在是有着难言的苦衷呐!”

张大奔明白此刻再也无法继续掩盖事实真相,当即双膝跪地,涕泪横流地朝着面前数人苦苦哀求起来。

在场诸人也从他一番声泪俱下的言辞当中,大致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名叫土豆的作物早在数年之前便已被张大奔的父亲那位张老头的所觅得。

然而,这张老头一生行事谨小慎微,惯会审时度势,故而特意留下一招后手。那时,他仅仅将被阎苍唤作“花生”的农作物呈交上去。

心中盘算着将这“土豆”暂且留存手中,以待将来时机成熟之时,能够凭借此物为自己的家族博取更为远大的前途与利益。

谁能料到这颇有心机的张老头竟是个命薄之人!

想当初,他与儿子张大奔一同前往阎苍处讨要赏钱,然而就在归途中,由于道路崎岖不平、马车剧烈颠簸,一个不慎,张老头竟从那马车上跌落而下,并直直地栽进了一旁湍急流淌的河道之中。

其实呢,按常理说,这张老头本应是懂水性的,若是换做平常,想必他定能轻松自救。

可偏偏这次情况不一样!张老头是抱着放钱的箱子一起栽进去的。

要知道,此次所得的赏钱可是他们父子二人好不容易才挣来的,张老头明白这笔钱财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于是乎,他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哪怕豁出这条老命,也要先保证赏钱安然无恙。

就这样,他咬紧牙关,拼命示意张大奔先行抢救那贴身保护着的赏钱。

可怜那张老头毕竟年事已高,又在水中多呛了几口浑浊河水,待被救上岸时,已然是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以神魂为引,肉体为祭,缔造神兵,不入轮回,身死,不悔。-岑子青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都不会相信自己会有穿越的一天,甚至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不惜为他献祭了性命。本以为就此魂飞魄散,却没想到会重生成为拍卖世家岑家的三少降生。因神魂受损,岑子青修炼举步维艰,只好躺平当个废柴。但父母爱子心切,硬是用钱给他送到了‘名牌学院’修炼。岑子青不忍心辜负父母的心意,只好含泪挥别米虫的生活,跟舅舅去学院混日子。
咸鱼娇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