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591章 商业诀窍(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潮1980》最新章节。

1984年的春节,对绝大多数的京城人来说。

恐怕是他们在整个八十年代里,印象最深刻,幸福感最强烈的一个春节。

原因很简单,今年的春节对比去年,京城有关民生的各方各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

甚至可以说趋于完美,就没有明显的短板。

首先社会治安获得了大治,溜门撬锁杜绝了,打架斗殴的也没有了。

所有的年轻人都变老实了,该上班的上班,该念书的念书,没工作的也老实家待着,不敢惹是生非了。

年前又恰逢大雪,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皑皑白雪之中。

这个年,无论是人的精神还是城市的环境,都感觉到清净了。

这本身就让人痛快。

其次,物资供应上也是比较充裕的。

不但油、酒、肉、禽、蛋、干货,样样不缺,而且有些东西还率先一步实现“自由”了。

大米白面彻底放开了供应,随时随地随意购买。

各个单位都发福利茶,各个单位都在做西服……

再加上对京城人意义颇深的老字号南味饽饽铺“稻香村”,也在这一年的春节重新开业了。

京城还有了反季节的大棚绿色蔬菜,让普通老百姓在隆冬之际,享受到了过去只有天潢贵胄才能享受的“洞子货”,也能吃上新鲜的黄瓜、蒜苗、韭菜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这个年显得丰美非常。

尤其让人高兴的是,好东西变多了,手里还有钱买呢。

别忘了,早在1983年的10月,大家伙儿就涨了工资。

大部分人每个月收入都会增加了七块七。

甚至还有少部分的知识份子长了两级工资,平均每月收入增加了十六块二毛钱。

反过来,物价的变动却因计划经济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

所以这就让大家伙很舒服了。

这几个月下来,老百姓明显觉得手头宽裕了许多。

于是大家都体会到了一种好像实现了“共同富裕”的错觉。

不相信的话,就看这一年人们是怎么放鞭炮的吧。

过去的春节,还从来没有到了大年初一清晨六点,满胡同的硫磺味儿还散不干净的时候。

更没有过爆竹蹦碎的纸屑铺满整条胡同的时候。

可今年,全都有了。

为什么?

不就因为大家伙觉着手里有点闲钱了嘛,就乐意多放点**个吉庆。

不夸张的说,今年大部分京城的鞭炮售卖点,在节前三天就彻底卖断货,连小鞭儿都没了。

这一年,就连大人们给孩子的压祟钱,都前所未有的涨到了五毛、一块钱。

这就叫欢天喜地,普天同庆啊。

当然,像宁卫民给罗家和边家的孩子每人一张大团结,那就有点过分了。

只能说他是乱入了这个时代的病毒,不能以常理衡量。

最后,有关民众的文化生活方面,也同样让老百姓们感到满意。

要知道,这一年是国家电视台第二次举办春晚。

正是春晚这块“招牌”刚刚打响,这个栏目挟大好势头,迅速成长,生命力最蓬勃的时候。

所以不但这届春晚资金投入大了,制作更精良了,请来的名家名角,高质量的好节目也多极了。

比如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几乎够全国人民乐上一年的。

陈培斯和老茂的小品《吃面条》,更是直接引发了“小品热”。

戏曲节目里,谭元寿的《定军山》、马兰的《女驸马》,全是戏迷憋着剧场都未必能听到的名家名段。

李谷一和姜昆反串的花鼓戏《刘海砍樵》也很出彩,让人发自肺腑的轻松一笑。

至于歌曲节目,能让人如痴如醉好歌那就更多了。

殷秀梅的《幸福在哪里》、《党啊,亲爱的妈妈》。

朱明瑛的《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乡》、《回娘家》。

蒋大为《要问我们想什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全是都在这同一台晚会上呈现,成了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的难忘经典。

以至于多年之后许多人回顾春晚历史,都有一个共识。

认为1984年的春晚,是历年春晚中节目质量最高的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不过,要说到这届春晚,最具划时代意义和突破性的创举。

却当属春晚导演黄一鹤本着同血同源之心,邀请港台演员参加春晚演出的决定。

这一届春晚,主持人的队列里不但多了宝岛的黄阿原和港城的陈思思。

受邀前来的还有两位港台歌手张明敏和奚秀兰。

他们各自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和《阿里山的姑娘》,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强烈的共鸣,堪称一夜走红。

事实上,从大年初一开始,“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和“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就取代了“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成了京城年轻人口中新的流行曲调。

用三十年后的话来说,好像谁要是不会这么哼上两句,就“OUT”了一样。

所以说,这届春节晚会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国人大大的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并且从此打通了港台流行歌曲在内地传播的官方途径。

此外,还有天坛公园的“斋宫雕塑艺术展游园会”也并非再是一枝独秀了。

新春庙会有了强有力的竞争者,京城百姓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敢情原有历史上在1985年首先恢复春节庙会传统的地坛公园,不愿意坐视天坛公园出尽风头,占尽好处。

今年也推出了民俗风味更浓的传统春节庙会,要和天坛公园这边,“皮尔-卡顿”公司冠名的“洋庙会”打擂台。

那边的组织者还挺懂行,特别重视小吃和传统杂技、曲艺节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的成就系统大有问题
我的成就系统大有问题
六岁的时候,看完武打片的你将双手伸进米堆,幻想自己在练铁砂掌。七岁的时候,新学期第一个跟陌生同学打招呼的你,觉得自己就是班上的外交发言人。八岁的时候,你只是听到脚步声就能够分辨出是父母回家,于是你认为自己拥有顺风耳............当年少时的中二幻想变成现实,会发生什么?计若将双手伸进米堆——【恭喜宿主小朋友解锁武道向成就:铁掌米内伸!】【获得武技:铁砂掌(初窥门径)】【技能等级可通过激活
天锣雷光
俺寻思这挺合理的
俺寻思这挺合理的
那天,你回家的时候忘了带钥匙,于是花钱找了个开锁师父。等待开锁的时候你在想,要是自己也会这门开锁的手艺就好了,以后忘带钥匙就不用乱花钱了。于是你开始钻研............”你这铁丝怎么连手机指纹锁都能开?!““指纹锁,不也是锁吗?俺寻思挺合理的啊。”朋友觉得很离谱。“哪里离谱了?人电工师父从业十年,有没有漏电一摸就知道,技近乎道,懂吧?”朋友:“......”“而且要说离谱......坚持
天锣雷光
四合院:秦淮茹,徐慧珍,于莉
四合院:秦淮茹,徐慧珍,于莉
姜卫东得到了一个无限空间,五十米范围内,可以随意收取。空间还有一个倒计时装置。他以为末世即将到来,于是疯狂练习格斗术,学习枪法,搜刮物资。终于他搞到了几百亿吨物资。倒计时清零,他以为末世到来了。却是没想到来到了四合院,空间还出现了十个标红的名字,秦淮茹,秦京茹,娄晓娥……这是要当曹贼吗?
触动心弦
青春的花季和雨季
青春的花季和雨季
十六岁花季少女周彤在步入高中生活所经历的人人事事,是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些喜怒哀乐的事情,总要经历一些坎坷和磨难,遭遇一些非议甚至痛苦,人生来就是要克服各种困难的,人生来就是要挑战打击或压力的,只有跨过一道道的坎,人才会成熟而练达。青春的岁月又是那么的美丽而明亮,所经历的一切,都让人回味难忘。二十岁的青春女孩步入大学所经历的学习和生活,有温馨甜蜜,也有坎坷和磨
健彤
清穿之想当太妃
清穿之想当太妃
穿越清朝,玉瑶想过悠闲点的生活,可家族想将她送入历史上在位六十年的乾隆帝后院当小妾。想想就累得慌,或许,她还活不了那么长,还不如当雍正帝的妃子。至少她有自信活过雍正,当太妃,后半辈子就悠闲多了。不过,进宫了发现这雍正和她想的不太一样啊!而且明明她只是想当太妃,后宫却逼着她成了太后!>已完结:《清穿之茗后》
秦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