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明摄政

第681章 西山教学的老传统(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回大明摄政》最新章节。

“读书种地?”

纳普、熊赤等人为之一愣。

读书他们懂,大明朝廷每次派人来搞所谓的教化都会讲一些之乎者也子曰子曰的,反正就是说些有的没得、玄而又玄的话语。

他们听不懂,但也大致懂个流程。

但这种地......

怎么叫,他们会种地呀。

虽然他们的耕种水平比起中原差距很大,西南十万大山也不适合耕种,但为了生存他们各个部族或多或少都还是懂一些的。

这位大人是打算传授中原的耕种技术给他们?但这和教化有什么关系?

恕纳普、熊赤等人见识浅薄没什么眼界根本摸不清其中的弯弯道道。

见此,王守仁也没有多言,百言不如一动,到时候他们自然会明白。

西山教学第一课——耕地,这可是老传统了。

自上到下几年下来哪一个学员躲得了?

太子殿下都亲自撸起袖子上阵的!

如今实施西南教化,也自当从最广大群体最根本的切身利益点出发。

食,永远是天。

以耕施教并借此逐步推广汉化,是王守仁在西山数年基层学习摸索到的一个现实突破点,也是此次的基本路线。

这样,既可以解决西南民众归心的问题,连同着此地的粮食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好在,虽然不懂王守仁想要干什么,但是纳普、熊赤等人等人说配合那是真配合,即便是熊赤等身上有伤需要治疗的也都派了心腹并严格要求遵循王守仁的命令办事。

于是,镇国府一号讲师王守仁先生在西南开设的第一轮教学,也正式拉开序幕。

课堂直接拉到田地里,因为贵州群山少有甚至可以说压根没有平原的地形,农民伯伯王守仁带着弟子携手土人将土豆、辣椒等良种分发给当地的土着,带着他们开始开山开田,那种地的手法娴熟节奏明确,俨然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其中。

被带着劳作的土人们被动地在首领的安排下跟随着王守仁等人开地垦荒,一时间摸不清状况。

这些人,到底是来干嘛的,真就是来带着他们种地吗?

不过他们种地是种的真好,明明对当地都不甚了解,居然很快就摸清楚了状况甚至比他们了解的还要透彻,干起活来比他们要好多了。

虽然不理解王守仁他们的所作所为,但土人们还是能感受到,王守仁带着他们开垦的农田施种的田地,比他们原先自己部族开垦的杂乱无章全凭经验感觉到农田要规矩的多。

别的不说,就单凭这一点他们还是很佩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