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

第634章 只需半个时辰(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最新章节。

刘契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皆是看向了黄昊。

墨渊早就听闻过大汉承天皇子的才名,说是精通各道也不为过,其中自然也包括算术一道。

可当他看到黄昊本人时,却是不禁在心中犯疑:

眼前这人,其年龄恐怕不及弱冠,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

而现在,见连大汉户部尚书都对这题束手无策,刘契竟还转头问向黄昊,这就让墨渊不得不在心中嗤笑:

黄口小儿罢了,凭什么能解出他发明的这道算术难题?

要知道,便是他自己,当初为求精准结果,也需在书斋中伏首七日,用算筹层层推演、反复核验,才敢定下最终数目。

这等需要慢工细活的难题,岂是一个毛头小子能答出的?

黄昊见刘契都问他了,那他便只好站起身来,对其行礼道:

“回父皇,这题倒也不难,只需给儿臣半个时辰,便能算出结果。”

黄昊话音刚落,殿内瞬间便是一静,随之而来的,便是在场各人的反应。

陈辛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难以置信——他方才还没算到第二十格,便觉头晕目眩,黄昊竟敢说,半个时辰就能算出六十四格的总数?

文臣列中更是议论纷纷,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

“半个时辰?陈尚书都算不清的数,殿下怕是把这题想简单了......”

而更多了解黄昊为人的大臣,则是面露期待,紧盯着黄昊的身影,盼着他真能创造奇迹。

印听澜在听了黄昊的话后,却是来了兴致,他对墨渊出的这道算术题,其了解程度只稍逊于墨渊,自然是知道这题的难度。

他深知——半个时辰,便是大汉国最顶尖的算师来了,也未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理清头绪,就更别说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了。

而出题者——墨渊,在听了黄昊的大言不惭后,脸上的儒雅瞬间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冷意。

他缓缓抚着胡须,目光如炬地盯着黄昊,缓缓说道:

“殿下莫不是在说笑?”墨渊眉头微蹙,语气里的质疑毫不掩饰。

“这等需层层推演的数目,纵是顶尖算手穷几日之功,也未必能算清,殿下竟说只需半个时辰?莫非......是殿下尚未听清老朽这题的关窍?”

墨渊这话说得已经算是直白,就是质疑黄昊,连他这题的题目都没听懂。

闻言,黄昊却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便嗤笑一声,说道:

“我说墨‘大家’,你该不会是以为,你这题出得有多高明吧?”

墨渊见黄昊在“大家”二字上,加重了语气,哪还不知道,他是在嘲讽自己浪得虚名?

一股火气顿时涌上心头,他名满天下数十载,何时受过这等轻视?当下脸色一沉,冷声道:

“老朽不敢称其‘高明’,但这题的分量,想来陈尚书已经说透。殿下若真有法子,不妨现在便露一手,又何必说那‘半个时辰’的虚言?”

墨渊这话既是激将,也是堵死退路——他料定黄昊不过是嘴硬,想借半个时辰拖延,索性逼他当场出丑。

殿内群臣也跟着揪紧了心。

有人暗忖“殿下这话说得太冲,怕是要把局面闹僵”,也有人盼着黄昊真能拿出点真本事,别被这外来的老东西给看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