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年代:人在长白山,狩猎觅长生》最新章节。
她重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放进李长生的碗里:“那你多吃点。”
两人边吃边聊,气氛逐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辛琇晶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长生啊,如果我真的要回辽沈的话……你会跟我一起回去吗?”
李长生闻言,心中不禁有些犹豫。
他深知自己与辛琇晶之间的感情已经十分深厚,但回辽沈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那里的生活,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在哪里。
辛琇晶紧盯着李长生的眼睛,话语中带着一丝急切,仿佛生怕他的回答中蹦出一个否定的字眼。
“我跟你回辽沈干啥?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李长生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辛琇晶的担忧,他轻叹了口气,眼中带着一丝笑意,想要安抚她的情绪。
“怎么了?辽沈不能去,四九城也不行吗?还用我专门说吗?你这丫头,怎么这么倔呢?”
辛琇晶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略带哽咽。
“你就知道欺负我,还老说我坏话。我……我这不是担心你吗?”
李长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扬起一丝温暖的笑意。
“我怎么就欺负你了?我不是说了吗,回四九城这事不一定能成。咱们俩的身份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回去的概率确实不大。不过,我回去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至于你嘛,按照你说的家中情况,估计有点难。”
辛琇晶听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突然破涕为笑,嗔怪道:“你就知道哄我,还老说我傻。不过,你放心,李长生同志,我们的革命感情是经过风雨洗礼的,经得起摔打,扛得起重击。我是绝对不会抛弃你的。”
她顿了一顿,神色坚定地说道:“我们要牢牢记住,同志之间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承诺。”
李长生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笑着拍了拍辛琇晶的肩膀。
“去,赶紧吃饭。别饿坏了。”
两人一边吃着饭,一边继续聊着天。
李长生始终没有将工农兵大学的事情告诉辛琇晶,他知道知青上学这件事情本来就非常困难,而且两人的身份和背景也让他们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
他默默在心里盘算着,工农兵大学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是面向工人、农民和指战员的,需要初中以上学历的人才能去上。
而且学制时间减少,就是一个速成大学,跟后面的高考上大学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但这也算是一种能上大学的方法,总比没有机会要好。
辛琇晶见李长生始终没有提及工农兵大学的事情,心中也隐隐有些猜测。
但她并没有多问,而是选择相信李长生。
她知道,李长生一定有他的打算和安排。
随着除夕的临近,王家屯里渐渐弥漫起了一股浓厚的年味。
虽然这里没有红灯笼高挂,也没有大城市里那样热闹喧嚣的鞭炮声,但各家各户还是尽力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
有的家庭用红纸剪成窗花贴在窗户上,有的则用红布做成小旗子插在屋檐下。
虽然这些装饰并不华丽,但却充满了质朴和温馨的气息。
李长生和辛琇晶也忙着准备过年的事情。
他们一起完善开春后教学要做的事情,分工明确。
李长生负责教数学以及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而辛琇晶则负责教语文。
两人都沉浸在教学的准备工作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直到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才打断了他们的思绪。
“李老师李老师!”一个半大小子推开门,脸上露着憨厚的笑容,“李老师,俺奶做的糖蒜,说快过年了,按照俺们这的规矩,这东西是要备着的!”
李长生抬起头,看着这个淳朴的农村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他接过小坛子糖蒜,放在桌子上,笑着对小毛蛋说:“行,替我谢谢你奶奶。你也来尝尝这糖蒜吧。”
小毛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道:“谢谢李老师!不过俺还得回家帮俺娘干活呢。”
他接过李长生递过来的两颗古八糖,开心地蹦跶着跑了出去。
看着小毛蛋远去的背影,李长生忍不住摇了摇头,笑道:“这小子,真皮实!”
刚站起身去放糖蒜,外面又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跑到门前,兴奋地喊道:“李老师!李老师!网做好了!”
李长生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小伙子。
他手里拿着一张刚编织好的渔网,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这么快就做好了?真是太棒了!”李长生接过渔网,仔细打量了一番。
这张渔网编织得十分精致,每一根网线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看起来非常结实耐用。
小伙子有些害羞地挠挠头,笑道:“是李老师您教得好。自从您来了之后,俺们村里的人都学会了好多新技能呢。”
李长生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这都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好了,快拿回去吧。记得要好好利用这张渔网哦。”
小伙子点了点头,开心地拿着渔网回去了。
李长生站在门口,看着远处的山峦和田野,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深知,自己的到来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知识和技能,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的可能性。
回到屋里,李长生继续和辛琇晶一起完善教学计划。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记录,时而相视一笑,时而陷入沉思。
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辛琇晶看着李长生认真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轻轻走到李长生身后,双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温柔地说道:“长生,谢谢你为村民们做了这么多。他们真的很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