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第158章 梦周之叹:理想的守望(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鲁哀公十一年深秋,曲阜的北风卷着枯叶掠过城墙,孔子拄着那根磨得发亮的藤杖,站在阙里巷口。他望着远处泰山的轮廓,鬓边白发被风吹得乱舞,像一束散开的银丝。子贡捧着刚抄好的《周易》竹简走来,听见夫子用沙哑的声音重复着:“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句话里的每个字都像结了霜,落在子贡的心上。《论语?述而》这短短十六字,藏着一位理想主义者的一生:“甚矣,吾衰也” 是对生命刻度的叹息,眼角的皱纹、佝偻的脊背、昏花的老眼,都在诉说时光的无情;“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是对精神灯塔的怅惘,那个曾在梦中与他探讨礼乐的身影,不知何时已淡出了梦乡。周公是西周的礼乐巨匠,是孔子心中 “郁郁乎文哉” 的理想化身;梦见周公,是灵魂与理想的深夜私语;不复梦见,则是现实与理想的渐行渐远。从孔子的叹息到后世的回响,这场 “有梦” 与 “无梦” 的拉锯,始终是每个追梦者的精神镜像。

一、周公:孔子心中的理想图腾

周公姬旦的一生,是用礼乐为华夏文明奠基的一生。《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他在武王伐纣时 “佐武王作《牧誓》,与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攻破朝歌后 “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用仁德化解殷人的敌意;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面对 “管叔、蔡叔疑周公,与武庚作乱” 的危局,他 “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三年平定叛乱,“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随后 “封微子于宋,以续殷祀”,既巩固了周室,又保留了殷人的文化根脉。

周公的 “制礼作乐”,绝非简单的仪式设计,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运行体系。“礼” 的核心是 “别”—— 区分君臣、父子、长幼的等级秩序: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等级分明;“丧服” 按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期从三年到三月不等,用麻布的粗细、服期的长短彰显亲情的深浅。“乐” 的核心是 “和”—— 用音律调和等级带来的疏离:天子用 “宫县”(四面悬挂的乐器),诸侯用 “轩县”(三面),大夫用 “判县”(两面),士用 “特县”(一面),不同的规格既体现等级,又通过共同的音律让人心生和谐。这种 “礼以定序,乐以和情” 的制度,使西周初年 “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史记?周本纪》),成为孔子心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的范本。

孔子对周公的仰慕,像一条贯穿一生的红线。少年时,他在鲁国太庙帮忙,“每事问” 的那些礼仪细节 ——“祫祭” 时的献酒顺序、“朝聘” 时的站位方位、“丧葬” 时的哭踊规矩,都源自周公制定的典章。有一次,有人嘲笑他 “邹人之子知礼乎”,孔子坦然回应:“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这份对礼乐的熟悉,正是源于对周公的追慕。青年时,他 “适周问礼于老子”,在洛阳亲眼见到周公制作的 “明堂”“太庙”,抚摸着那些刻有 “敬德保民” 字样的青铜礼器,或许就在那时,周公的形象开始走进他的梦乡。中年任鲁国大司寇时,他推行 “堕三都”(拆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私邑城墙),正是践行周公 “尊王攘夷” 的理念,试图恢复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秩序。晚年返鲁后,他 “退而修《诗》《书》《礼》《乐》”,在整理《尚书》时,对《周书》中的《大诰》《康诰》反复批注,那些 “明德慎罚”“惠迪吉,从逆凶” 的字句,都凝聚着他对周公治国智慧的理解。

周公的人格魅力,在细微处更显光辉。《尚书?金縢》记载,武王伐纣后重病,周公 “为三坛同墠,北面而立,植璧秉珪,乃告于太王、王季、文王”,祷词中说:“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愿以自身代武王死,这份忠诚让孔子每次读到都 “未尝不流涕也”(《孔子家语?致思》)。而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的典故(《史记?鲁周公世家》),更成为孔子修身的范本 —— 周公洗头时三次握着湿发接待贤士,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食物回应访客,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被孔子提炼为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的行为准则。

二、梦周公:精神与理想的相遇

春秋时期的人们相信,梦是灵魂与神灵、先祖沟通的桥梁。《周礼?春官?占梦》详细记载了 “六梦”:“一曰正梦(无所感动,平安而梦),二曰噩梦(惊愕而梦),三曰思梦(思念而梦),四曰寤梦(醒时所忆而梦),五曰喜梦(喜悦而梦),六曰惧梦(恐惧而梦)”,并设 “占梦” 官职负责解读,认为 “梦之所见,善恶之征”。孔子的 “梦见周公”,当属 “思梦”—— 因日夜思念而在梦中相见,这种相遇不是虚幻的泡影,而是精神世界里理想的具象化。

孔子梦中的周公,或许有着清晰的面容。《孔子家语?观周》记载他在洛阳 “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或许梦中的周公就穿着这样的礼衣,戴着 “十二旒” 的礼冠,面容温和而庄重。他们的对话可能围绕着具体的礼仪细节:周公讲解 “大射礼” 中 “司射” 如何 “袒决遂”(脱袖、戴扳指、穿护臂),示范 “乡饮酒礼” 中 “主人拜迎宾于门内” 的姿态;也可能探讨治国的根本:周公告诫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强调 “德裕乃身”(《尚书?康诰》),这些对话与孔子 “为政以德” 的理念相互印证,让他在现实中推行仁道时更有底气。

梦见周公的频率,与孔子人生的起伏同步。三十五岁时,他因鲁国内乱奔齐,在齐国听到《韶》乐 “三月不知肉味”,此时对齐景公抱有推行周礼的希望,梦中的周公或许常与他探讨 “韶乐尽善” 的奥秘。五十一岁任中都宰时,他 “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不拾遗,器不雕伪”(《孔子家语?相鲁》),将周公礼乐初步付诸实践,这段时期的梦境可能最为清晰,周公的笑容或许带着赞许。五十六岁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参与齐鲁夹谷之会,以周礼挫败齐国的阴谋,“归而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此时理想似乎触手可及,梦中的周公或许与他一同检视会盟的礼器,讨论 “以礼治国” 的下一步蓝图。

这些梦境给予孔子的力量,在困厄中尤为明显。周游列国时,他在卫国被匡人围困,“拘焉五日”,弟子们恐慌不已,孔子却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这份自信,或许正源于昨夜梦中周公的启示 —— 文王的礼乐精神在他身上延续,天不会让这份文脉断绝。在陈蔡之间绝粮时,“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怒地质问:“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平静地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这份从容,可能来自梦中周公讲述的 “三监之乱” 中坚守的往事,让他明白理想之路本就布满荆棘。

三、不复梦见:理想与现实的疏离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中的 “久矣”,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去孔子心中的念想。从五十六岁离开鲁国到六十八岁返鲁,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经历,像一场漫长的消磨:在齐国,景公虽 “欲以尼谿田封孔子”,却因晏婴反对而作罢,最终 “孔子遂行”;在卫国,卫灵公 “问陈于孔子”(询问军事),孔子因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而遭冷遇;在宋国,“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他不得不 “微服过宋”;在郑国,与弟子失散,被人形容为 “累累若丧家之狗”。一次次的希望燃起又熄灭,梦中的周公也从清晰变得模糊,最后只剩下一个远去的背影。

鲁哀公十一年,当孔子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曲阜,看到的是 “季氏僭越”“陪臣执国命” 的残局 —— 季孙氏用 “八佾舞于庭”,孟孙氏在祭祀时唱《雍》诗,这些都是周公礼乐严格禁止的。鲁哀公虽召见他,却 “不能用”;季康子虽咨询政事,却只关心 “军旅之费”。孔子彻底明白,“克己复礼” 的理想在有生之年已难实现,正如他对冉有所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当理想从 “可能” 变为 “不可能”,那个曾在梦中频繁出现的周公,便悄然退出了他的潜意识 ——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 “梦是愿望的达成”,当愿望被现实击得粉碎,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更深层的变化藏在 “甚矣,吾衰也” 的叹息里。此时的孔子已近七十,身体的衰老远比理想的破灭更触目惊心:《论语?乡党》记载他 “食不语,寝不语”,或许是牙齿松动、呼吸不畅;“席不正,不坐”,可能是腰背酸痛,需要端正坐姿缓解;“见齐衰者,虽狎,必变” 时的 “变容”,或许因视力昏花,需要更专注才能辨认丧服的等级。生理的衰退带来心理的变化:年轻时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锐气,渐渐沉淀为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的从容;曾经 “梦见周公” 时的激动,转化为整理典籍时的沉静。这种变化不是妥协,而是理想主义者与岁月达成的和解 —— 既然无法亲历理想的实现,便选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不复梦见” 后的孔子,把对周公的思念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他给《诗经》分类时,特意将《周南》《召南》放在最前,因为这两组诗 “言王化之基”(《毛诗序》),《关雎》的 “乐而不淫”、《芣苢》的 “勤劳而不怨”,都是周公礼乐教化的成果。修订《尚书》时,他对《周书》的编排格外用心,《牧誓》的 “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洛诰》的 “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一字一句都标注着周公的功绩。最耗费心力的是《春秋》,他 “笔则笔,削则削”,对鲁隐公至哀公十四年的历史进行褒贬,“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史记?孔子世家》),用 “微言大义” 延续着周公 “褒善贬恶” 的精神。这些工作,让理想从 “梦境” 走进了 “文本”,从 “个人念想” 变成了 “文明遗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甚矣吾衰:生命与理想的双重感慨

“甚矣,吾衰也” 的叹息里,藏着孔子对生命节律的敏锐感知。《论语?为政》中他自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每个年龄节点都是对生命状态的精准概括。到了六十八岁,这种感知变得更加细腻:清晨起床整理衣冠时,发现腰带又要收紧一格;翻看竹简时,需要把书简举得更远才能看清字迹;与弟子讨论时,偶尔会忘记刚刚说过的话。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在提醒他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实现理想的时间已所剩无几。

但 “衰” 的不止是身体,更是理想在现实中的式微。孔子年轻时,鲁国虽有 “三桓专权”,但 “周礼尽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他还能在太庙中看到完整的礼器,听到纯正的雅乐。中年时,周游列国虽受挫,却仍有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的期待。到了晚年,连鲁国的少年都开始嘲笑 “夫子迂远而阔于事情”,那些他珍视的 “揖让之礼” 被视为 “无用之物”,“弦歌之声” 被当作 “过时之音”。这种理想的 “衰微” 比身体的衰老更令人痛心 —— 就像老农看着精心培育的禾苗在旱灾中枯萎,无力回天却又于心不忍。

这种双重感慨,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回响。屈原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却因谗言被流放,晚年 “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他的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离骚》),与孔子的 “衰矣” 之叹一样,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杜甫青年时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怀着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安史之乱后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登高》中写下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同样在衰老与挫折中咀嚼着理想的苦涩。

但孔子的伟大在于,他在双重感慨中找到了新的力量。返鲁后,他不再执着于 “得君行道”,而是将精力放在 “传道授业” 上。《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课堂就设在阙里的居所,学生们自带干粮来听课,“孔子讲诵弦歌不衰”。有一次,子路问:“夫子为何不再求仕?” 孔子指着围坐听讲的弟子们说:“这些人,就是未来的希望啊。”(《孔子家语?贤君》)这种转变,让 “衰矣” 的叹息里生出了 “薪火相传” 的暖意,就像深秋的松柏,虽然枝叶凋零,却把养分输给了深埋地下的根须。

五、周公之梦的历史回响

战国的烽烟中,孟子接过了孔子的 “周公之梦”。他虽未梦见周公,却 “言必称尧舜”,而尧舜的理想正是通过周公的礼乐得以延续。孟子见梁惠王时,用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描绘仁政蓝图,这正是对周公 “敬德保民” 理念的具体化。面对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的现实,孟子依然宣称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这份锐气虽与孔子晚年的沉静不同,却同样源于对周公理想的坚守 —— 就像接力赛中,年轻选手带着接力棒奋力冲刺,而年长的选手则在旁指引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绝美人鱼穿斗罗,男主们排队求宠
绝美人鱼穿斗罗,男主们排队求宠
关于绝美人鱼穿斗罗,男主们排队求宠:【多男主+雄竞+女主万人迷+成长流】未来的亚特兰蒂斯之王芙兮为了找到逆转时空解除诅咒的办法,穿越不同世界寻找时空碎片。芙兮开局就身穿成比比东的妹妹,和她一起拜千寻疾为师修炼,待了几年都没有时空碎片的消息。直到比比东想要掐死襁褓之中的千仞雪,芙兮误打误撞保下千仞雪,脑海中终于响起一道冰冷的机器音:「叮——攻略系统绑定成功,宿主芙兮完成攻略任务后,可获得:时空碎片
呆头鹅陛下
宝可梦:暗之智
宝可梦:暗之智
关于宝可梦:暗之智:重生一世的小智,会掀起怎样的波澜呢?藏在心中的黑暗何时才能解脱呢?这一次灭狗豪,征战黑暗空间,收神兽,拿下全部冠军!!!
姜祁画
不负冬
不负冬
秦予安(姩姩)S市顶级豪门小少爷,矜贵无比,玩世不恭,是京圈公认的浪荡公子。他性格桀骜,嚣张跋扈,可偏受造物者优待,容貌俊美。顾琛顾氏财阀新一代掌权人,京圈新起之秀。他手段狠辣,杀伐果决,短短几年束清家族内斗,将顾家收入囊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上位者,危险、冷血、有野心,是京都人人惧怕的存在。很难觉得他会被谁掌控…没人知道他惦记了秦予安十七年。那年他十岁,秦予安四岁,奶呼呼的小团子将糖递给他,邀他跟
雪晴天
排球:他们都说我是天才
排球:他们都说我是天才
关于排球:他们都说我是天才:对排球有着莫名执着的羽生凉介。羽生凉介真的很喜欢排球,他在五岁那一年就认识到了排球这项运动,仅仅260克,轻飘飘的排球却可以发出如此震耳欲聋的声响,让当时小小的灵魂都沸腾了起来。于是凉介国中毕业之后果断选择了排球最强高校白鸟泽,殊不知,这个倒霉孩子一头扎进了宫城这个死亡赛区……数年后的大赛采访中,记者采访到“妖怪时代的各位大明星们对羽生凉介这一选手的看法,大家褒贬不一
兮尔是风
自完美世界开始
自完美世界开始
关于自完美世界开始:带着系统穿越的林阳无语望天。为什么会直接出现在完美世界这种噩梦级世界?还好可以继续穿越,不慌!先苟一波!他不曾想到,自己会从乱古岁月开始,见证古史,自化禁区,历经无尽岁月,活到后荒古年代,甚至更加久远。林阳:我修炼绝对不是为了装逼,只是为了修炼而修炼,为了造福苍生而修炼,九天十地苍生为证。……完美世界、一世之尊、盘龙、斗破苍穹、诡秘之主、灭运图录、飞升之后、武道宗师、莽荒纪、
心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