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第140章 由户之道:孔子的正道之问(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一、曲阜陋巷的叩问:门与道的隐喻

鲁哀公十一年的深秋,曲阜城笼罩在萧瑟的寒意中。孔子站在颜回故居的巷口,望着那扇斑驳的木门,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不久前,这位最得意的弟子因病离世,只留下这间简陋的居所,和那句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的千古绝唱。

弟子们见夫子久久不语,便轻声问道:“夫子,颜回已去,您为何仍在此徘徊?”

孔子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围拢的弟子,又望向远处城墙的垛口,长叹一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谁能走出屋子不经过门户呢?为什么没有人遵循这条正道呢?

这句看似平淡的诘问,像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在弟子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们知道,夫子口中的 “户”,不仅是颜回故居的木门,更是每个人生活中必须经由的路径;而 “斯道”,也不仅是行走的道路,更是儒家追求的仁道、正道。

孔子的叩问,蕴含着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洞察:就像出门必须经过门户一样,做人做事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正道。可现实却是,很多人明知正道所在,却偏偏选择旁门左道,这正是孔子感到困惑与痛心的地方。

二、“户” 的象征:从物理空间到人生路径

要理解孔子的叩问,首先需要解析 “户” 的多重象征意义。在古代汉语中,“户” 的含义远不止于物理意义上的门户,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理解 “道” 的重要切入点。

物理空间的 “户”:“户” 在甲骨文中像一扇门的形状,《说文解字》释为 “护也,半门曰户”,指单扇的门(双扇为 “门”)。在古代建筑中,户是房屋的出入口,是内外空间的分隔与连接。一个人要走出房屋,必须经过户,这是无法回避的物理事实。《礼记?曲礼上》“入户奉扃,视瞻毋回”,强调进入门户时要遵守礼仪,可见 “户” 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会秩序的 “户”:在宗法制度下,“户” 是家庭的象征,“户” 的数量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指标。《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这里的 “户” 是户籍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的组织秩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像生活在 “户” 内,必须遵守社会的规范和秩序,才能正常生活。

人生阶段的 “户”: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 “户”,即必须经历的过程和必须遵守的规则。《礼记?内则》记载了从出生、成长、婚嫁到衰老的各种礼仪,这些礼仪就像人生的 “户”,指引着人们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比如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标志着成年,这就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 “户”,必须经由这个 “户”,才能被社会认可为成人。

“户” 的象征意义表明,无论是物理空间、社会秩序还是人生阶段,都存在着必须经由的路径和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客观规律,无法违背。孔子以 “户” 为喻,正是要说明 “道” 的必然性 —— 就像出门必须经过户一样,做人做事也必须遵循正道。

三、“斯道” 的内涵:儒家正道的核心要义

孔子所说的 “斯道”,即儒家追求的正道,其核心是 “仁”,围绕 “仁” 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做人、做事、治国的原则和规范,这些原则和规范构成了儒家正道的丰富内涵。

“仁” 是 “斯道” 的核心:“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 “斯道” 的根本。孔子对 “仁” 的解释虽然多样,但最基本的含义是 “爱人”。《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孔子回答 “爱人”;《论语?雍也》中,孔子说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 “爱人” 不是狭隘的私情,而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普遍情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遵循 “斯道”,首先要做到 “仁”,心中有爱人之心,行为有爱人之举。

“礼” 是 “斯道” 的规范:“礼” 是 “仁” 的外在表现,是 “斯道” 的具体规范。《论语?颜渊》中,颜渊问仁,孔子回答 “克己复礼为仁”,说明 “礼” 是实现 “仁” 的途径。“礼” 包括各种礼仪、制度、规范,从日常的言行举止到国家的典章制度,都有 “礼” 的规定。遵循 “礼”,就是要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这些规范,做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

“义” 是 “斯道” 的准则:“义” 是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是 “斯道” 的重要准则。《论语?里仁》中,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君子应该以 “义” 为行动的指南。“义者,宜也”,即行为要适宜、正当。在面对利益冲突时,要以 “义” 为重,做到 “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在处理事情时,要符合 “义” 的要求,做到 “义以为上”(《论语?阳货》)。

“智” 是 “斯道” 的前提:“智” 是认识 “斯道”、践行 “斯道” 的前提。《论语?子罕》中,孔子说 “知者不惑”,有智慧的人能够明辨是非,不被迷惑,从而正确地遵循 “斯道”。“智” 不仅包括知识,更包括对 “仁”“礼”“义” 的理解和把握。《论语?阳货》中,孔子说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强调了学习对于理解 “斯道” 的重要性。

“信” 是 “斯道” 的保障:“信” 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践行 “斯道” 的保障。《论语?为政》中,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将 “信” 比作车辆的关键部件,说明没有 “信”,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信” 要求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论语?子路》中,孔子说 “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了 “信” 的重要性。

“斯道” 的内涵表明,儒家的正道是一个以 “仁” 为核心,以 “礼”“义”“智”“信” 为支撑的完整体系,这套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是社会和谐有序的保障。

四、“何莫由斯道也” 的困惑:孔子时代的正道迷失

孔子发出 “何莫由斯道也” 的困惑,源于他所处的时代正道迷失的现实。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人们不再遵循儒家倡导的正道,而是追求私利,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这种现实让孔子感到痛心和困惑。

政治领域的正道迷失:在政治领域,诸侯争霸,大夫专权,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原有的礼乐制度被破坏。《论语?季氏》中,孔子批评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因为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八佾舞,季氏作为大夫,用八佾舞是僭越行为,违反了政治正道。各国诸侯也不再遵循 “以德治国” 的原则,而是采用武力和权谋,如齐桓公打着 “尊王攘夷” 的旗号,实则谋取霸权;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确立霸权,也是依靠武力。

社会伦理的正道迷失:在社会伦理方面,父子、君臣之间的关系变得混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成为普遍现象。《论语?颜渊》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明当时的社会伦理已经严重失序。儿子弑父、臣子弑君的事件时有发生,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的 “赵盾弑其君”,虽然赵盾并非直接凶手,但因未能阻止弑君行为,被孔子记载为 “弑君”,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的败坏。

个人行为的正道迷失:在个人行为方面,人们不再注重品德修养,而是追求名利,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批评 “巧言令色,鲜矣仁”,说明当时有很多人通过花言巧语、伪装和善来谋取私利。《论语?里仁》中,孔子说 “放于利而行,多怨”,指出那些一味追求利益的人,会招致很多怨恨,这也是个人行为正道迷失的表现。

孔子对正道迷失的现实有着深刻的感受,他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够推行 “斯道” 的国家,但最终未能如愿。他看到很多人明明知道正道所在,却偏偏选择旁门左道,就像明明有门户可以走出房屋,却偏偏要翻墙越窗一样,这种行为让他感到困惑和痛心。

五、历史中的 “由户” 与 “不由户”:正道与歧路的较量

在中国历史上,“由户”(遵循正道)与 “不由户”(违背正道)的较量从未停止,无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印证了遵循正道的重要性和违背正道的危害性,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我们理解孔子的叩问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商汤与夏桀:正道兴邦与歧路亡国:商汤是夏朝末年的部落首领,他遵循 “仁政” 的正道,关心百姓疾苦,任用贤能,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夏桀则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他荒淫无道,残害百姓,违背了正道,最终被商汤推翻。《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桀 “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而商汤 “施仁政,布德惠,天下咸归商”,这说明遵循正道能够兴邦,违背正道则会亡国。

周公与管叔:坚守正道与图谋叛乱: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去世后,周公辅佐周成王,坚守 “礼乐” 的正道,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巩固了周朝的统治。管叔是周公的哥哥,他不满周公辅政,联合蔡叔、霍叔发动叛乱,违背了正道,最终被周公平定。《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 “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并 “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而管叔 “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最终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这说明坚守正道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图谋叛乱则会自取灭亡。

孔子与少正卯:传播正道与蛊惑人心: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传播 “斯道”,培养弟子,希望能恢复社会的秩序。少正卯是春秋时期的大夫,他也在鲁国讲学,但他的学说蛊惑人心,违背了正道,吸引了很多孔子的弟子。《荀子?宥坐》记载孔子为鲁国司寇时,“七日而诛少正卯”,认为少正卯 “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种人 “不可不诛”,这虽然反映了当时思想斗争的激烈,但也说明传播正道与蛊惑人心的较量是非常尖锐的。

诸葛亮与曹操:鞠躬尽瘁与权谋篡汉: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辅佐刘备和刘禅,坚守 “兴复汉室” 的正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了后人的敬仰。曹操则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奠基者,他虽然有雄才大略,但采用权谋手段,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其子曹丕篡汉称帝,违背了 “忠君” 的正道,受到了后人的批评。《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三国志?武帝纪》则记载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这说明坚守正道能够名垂青史,采用权谋则会留下骂名。

历史中的 “由户” 与 “不由户” 的较量表明,遵循正道虽然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最终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历史的肯定;违背正道虽然可能会一时得逞,但最终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六、“由户之道” 的现代启示:个人成长中的正道坚守

在现代社会,“由户之道” 对个人成长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着 “由户”(遵循正道)与 “不由户”(违背正道)的选择,遵循正道是个人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保证。

学习中的正道坚守:在学习过程中,正道就是勤奋努力、诚实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但有些学生却选择 “不由户” 的方式,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这些行为虽然能一时取得好成绩,但却违背了学习的正道,损害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品德修养。真正的学习应该是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这才是学习的正道。

职业发展中的正道坚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正道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业绩和贡献获得职业的发展和提升。但有些人为了追求职业发展,却选择 “不由户” 的方式,如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拉关系走后门等,这些行为虽然能一时获得利益,但却违背了职业的正道,损害了自己的职业声誉和发展前景。真正的职业发展应该是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单位和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职业的成长和价值的体现,这才是职业发展的正道。

人际交往中的正道坚守: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正道就是真诚待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通过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但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却选择 “不由户” 的方式,如虚伪狡诈、欺骗他人、损人利己等,这些行为虽然能一时获得好处,但却违背了人际交往的正道,损害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声誉。真正的人际交往应该是通过真诚的沟通、相互的理解、无私的帮助,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是人际交往的正道。

个人成长中的 “由户之道” 告诉我们,无论在学习、职业发展还是人际交往中,都要坚守正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实现个人的成长和价值。只有遵循正道,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超神,开局化身原神雷神影
人在超神,开局化身原神雷神影
在剧情开始前,穿越超神,又获得了不知名存在统一发放的金手指“原神雷神化身系统,艾希觉得自己幸运极了。黑甲!神体!弑神武!超级基因!想着超神世界中的各种美好,刚刚穿越的艾希本该思索的是为国效力,还是投身恶魔?是独身逍遥,亦或者趁势而起?可是...
大罗神血染裳
女徒弟们个个都想杀我
女徒弟们个个都想杀我
关于女徒弟们个个都想杀我:苏北坐在不剑峰上满意地看着忙前忙后的女徒弟。嗯,这样就完成了《收徒最高万倍反馈》系统任务的第一步!明眸皓齿的黑发徒弟一脸认真的看着苏北:“师傅,这是徒儿从掌门哪里要来的灵果,说是对你的伤势很有用处!苏北望着面前一半黑漆漆一半红彤彤的果子陷入了沉思。“你确定这个果子就长这样?“......“这是真的师尊!那一半绝对没有毒!这个吃灵果多是一件美逝啊!“?“......若干年
恨耳吟罪
大海贼之生存进化
大海贼之生存进化
这是海贼世界,却没有海贼世界的任何人物,这里有的是被迫穿越到这个世界的不同宇宙地球人,二十亿人,每死一个就会再来一个新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有人说onepeice可以让人回到地球,于是大航海时代开启了ps:在四十章前,在本书更像是铺垫了前辈的故事,主角出场后这书就不是群像剧了
天才的小二
国家让我开神兽幼儿园,直播爆火
国家让我开神兽幼儿园,直播爆火
云祈下山寻亲,反被所谓的家人骗着认下高利贷。为了还清贷款,她打算尝试自媒体,回到山上直播她的清修日常。结果刚上山就捡到了一只受伤并长得奇怪的小猫。云祈:【朋友们快看,这只小猫长的好奇怪,像只小狗。】观众:【这对吗家人们?!!】【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动物,这真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吗?】她第一天开播,就因为这只长相奇怪的小猫咪小火了一把。第二天又捡到一只小兽,它有五条尾巴一只小角,像个小豹子。观众炸锅:
黎予宁
杀道侣后,修仙界恶女成魔门老祖
杀道侣后,修仙界恶女成魔门老祖
谢昭临曾是宗门首席云清月——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道侣大典上死于天罚。那个筑基期的小师妹哭诉几句,全宗上下就像中了蛊般要她让出道侣。当她元婴威压碾碎负心人时,九霄神雷却劈向了她。残魂苏醒,她发现自己成了“恶毒师姐”,人人唾弃。“既然天道不公……”谢昭临冷笑捏碎宗门令牌,转身投入魔门,“那本座便做那最恶的鬼!”赌鬼哥哥卖她抵债?杀!侍女想出卖她换前程?杀!“未婚夫”想把她献祭给邪修?杀!凡是挡她
我的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