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第131章 从政三质:果、达、艺的千年回响(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鲁哀公十一年的秋天,季康子在费邑的官署里来回踱步。案上摊着刚收到的齐国出兵的情报,竹简上的墨迹还带着信使的汗味。这位执掌鲁国权柄的大夫,此刻正为选派谁去抵御齐军而犯愁 —— 家臣中虽有不少贵族子弟,却总觉得少了些能担大任的锐气。他想起去年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时,曾称赞过几个弟子的才能,便让人备车,往曲阜城外的杏坛而去。

孔子正在给弟子们讲授《尚书?洪范》,阳光透过杏树的枝叶,在竹简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季康子的车马声打破了宁静,他拱手行礼时,腰间的玉佩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夫子,齐军压境,敢问仲由可使从政御敌吗?”

孔子放下手中的木简,目光望向不远处正在演练射箭的子路,那人拉弓时臂膀上的青筋像要崩裂的绳索,射出的箭矢稳稳扎在靶心。“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他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仿佛已看到子路披甲上阵的模样。

季康子又问:“那端木赐呢?”

孔子转头看向正在与商人议价的子贡,那人手指在算筹上翻飞,三言两语便让斤斤计较的商人露出笑脸。“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冉求如何?”

西边的菜园里,冉求正指挥弟子们丈量土地,他手中的标尺在阳光下划出笔直的线,分配给每个人的劳作任务分明有序。“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这三声 “何有”,像三颗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两千多年来不断漾开涟漪。从战国的合纵连横到汉唐的治世能臣,从宋代的变法革新到明清的经世致用,仲由的果决、端木赐的通达、冉求的才艺,始终是从政者的三种核心品质,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一、“果”:子路的锐与钝 —— 决断力的双重面相

在河南濮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有一幅 “子路治蒲” 图:子路头戴高冠,手持长剑,正在斥责跪在地上的贪官,周围的百姓举着农具欢呼。这幅石刻画的题记写道:“仲由为蒲大夫,三月而政教大行,民无敢犯者。” 这正是他 “果” 的生动写照 —— 面对乱象时敢于出手,遇到难题时果断决策。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初次见孔子时,戴着雄鸡形状的帽子,佩着野猪皮装饰的宝剑,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孔子问他:“你好勇斗狠,不如学习礼仪?” 子路反问:“难道君子就不需要勇敢吗?” 这场对话揭开了 “果” 的第一层含义:果敢源于对正义的坚守。后来他随孔子周游列国,在匡地被当地人围困,其他弟子都很害怕,子路却操起兵器要与对方搏斗,直到孔子出面解释才作罢。这种 “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勇气,正是从政者在危机时刻最需要的品质。

但 “果” 若没有节制,就会变成鲁莽。孔子曾告诫子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在山东博物馆藏的战国铜器 “子路问津” 鉴上,刻着这样一个故事:子路问路时对农夫态度傲慢,被对方斥责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反映出他性格中的 “钝”—— 有时过于刚直,不懂委婉。后来他在卫国为官,卷入宫廷政变,本可以逃生,却坚持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最终结缨而死。这种为道义献身的决绝,既是 “果” 的极致,也留下了 “何必其死” 的历史叹息。

汉代的汲黯继承了子路的 “果”,却多了几分圆融。他任主爵都尉时,见汉武帝重用酷吏,便当面直言:“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这番话让汉武帝脸色大变,却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忠直。汲黯在东海郡任太守时,“治务在无为而治,弘大体,不拘文法”,只用一年就让地方大治。他的 “果” 体现在敢于犯颜直谏,又懂得因地制宜,避免了子路式的刚愎。

二、“达”:子贡的辩与谋 —— 通达力的多维呈现

山东曲阜孔庙的 “圣迹殿” 里,有一幅 “子贡存鲁” 的彩绘:子贡站在齐国宫殿上,手指地图侃侃而谈,齐王的脸色从傲慢到凝重,最终点头同意撤兵。这幅画描绘的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的经典案例 —— 子贡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齐、吴、越、晋四国间周旋,最终 “存鲁、乱齐、破吴、强晋”,创造了 “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的外交奇迹。这正是 “达” 的核心:洞悉人心,通达事理,在复杂关系中找到破局之道。

“达” 首先体现为对人情世故的通透。《论语?先进》记载,子贡曾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立刻引申:“《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这种 “闻一知二” 的悟性,让他在人际交往中总能恰到好处。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于陈蔡,弟子们都很沮丧,子贡却主动请求去楚国求援,最终楚王派兵解围。他知道何时该强硬,何时该退让,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是从政者必备的素养。

“达” 更表现为对利益格局的精准把握。子贡不仅是外交家,还是着名的商人,《史记?货殖列传》称他 “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这种商业头脑让他在处理政务时,总能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鲁国曾制定 “赎人者受金于府” 的政策,子贡赎回鲁国人却拒绝接受赏金,孔子批评他:“你这样做,以后就没人愿意赎人了。” 子贡立刻明白,个人的道德洁癖可能破坏制度的可持续性,这正是 “达” 的深层智慧 ——通达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在坚守大义的前提下寻找最优解。

唐代的狄仁杰是 “达” 的典范。他在豫州刺史任上,遇到越王李贞谋反案,酷吏来俊臣要株连数千人。狄仁杰明知武则天猜忌心重,却冒险上密奏:“这些人都是被胁迫的,如果都处死,会失去民心。” 武则天最终赦免了这些人。他在处理契丹入侵时,不硬拼而是 “缓兵以待,离间其众”,最终不战而胜。狄仁杰的 “达”,在于既能坚守底线,又能灵活变通,在皇权与民生之间走出了一条平衡之路。

三、“艺”:冉求的技与道 —— 才艺力的实践维度

在《论语?先进》的 “冉有仆” 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冉求为孔子驾车时,孔子问他:“你觉得我是个博学多识的人吗?” 冉求回答:“是的。” 孔子却说:“非也,我只是用一个基本原则把知识贯通起来罢了。” 这个故事揭示了 “艺” 的本质 ——才艺不是零散的技能,而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冉求的 “艺” 首先体现在行政实务上。《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冉求为季氏宰时,齐国入侵鲁国,他率军抵抗,在郎地大败齐军。战前他精确计算兵力、粮草、兵器,制定了 “分兵三路,佯攻牵制,主力突袭” 的战术,连孔子都称赞他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在治理鲁国时,他推行 “均田赋”,根据土地肥瘦制定赋税标准,让百姓心悦诚服。这种 “量化管理” 的才能,在古代从政者中极为罕见。

“艺” 更在于对礼乐制度的娴熟运用。冉求擅长乐舞,《论语?八佾》记载,他向孔子请教 “礼乐”,孔子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冉求将这一思想融入政务,在季氏家庙祭祀时,严格按照礼制安排仪式,连细节都一丝不苟。他知道,行政的 “艺” 最终要服务于 “道”—— 通过规范有序的治理,实现社会的和谐。

宋代的王安石是 “艺” 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是文学家,还精通财政、水利、军事,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都有精确的计算和操作流程。在鄞县任知县时,他亲自丈量土地,组织农民兴修水利,“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王安石的 “艺”,在于既能提出宏大的改革蓝图,又能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这种 “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的特质,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家之一。

四、三质互补:从政者的黄金三角

孔子评价三位弟子时,用了三个不同的字,却暗含着对从政品质的系统思考:“果” 是决断力,“达” 是协调力,“艺” 是执行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果而不达则暴:子路若没有子贡的调和,可能会激化矛盾。比如他在卫国时,因强行干预君位继承引发叛乱,最终身死。这说明仅有勇气而不懂通达,会让治理变成 “硬着陆”。

达而不果则滑:历史上有些谋士虽能言善辩,却缺乏担当。战国时期的苏秦,凭合纵之术佩六国相印,却在齐国遇刺时犹豫不决,最终错失自救良机。这证明没有果决的支撑,通达会沦为投机。

艺而不果则滞:冉求曾为季氏聚敛财富,孔子批评他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这并非否定他的才能,而是说没有果敢坚持原则,才艺会沦为工具,甚至助纣为虐。

明代的张居正堪称三质合一的典范。他推行 “一条鞭法” 时,面对豪强地主的阻挠,果断下令 “敢有阻挠者,斩”(果);又通过 “考成法” 考核官员,让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艺);同时对万历皇帝 “委曲开导,遇有过失,婉言规劝”(达)。正是这种 “果、达、艺” 的平衡,让他的改革在十年内使明朝国库充盈,社会安定。

五、“果” 的历史演进:从勇力到魄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果” 的表现形式不断演变,但内核始终未变 —— 面对挑战时的担当精神。

商周时期的 “果” 体现在军事决断上。殷墟甲骨文中有大量 “王自征”“令妇好伐羌” 的记载,商王武丁在面对鬼方入侵时,果断派妇好率一万三千人出征,这在当时是全国一半的兵力,最终大胜。这种 “敢用险棋” 的魄力,是早期国家治理中的 “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汉时期的 “果” 转向制度革新。商鞅变法时,“徙木立信” 以明决心,“刑太子傅” 以肃法纪,面对旧贵族的反对,他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的坚定,让秦国迅速强大。这种 “破旧立新” 的勇气,是转型期从政者的 “果”。

宋代的 “果” 更多体现在民生决策上。范仲淹推行 “庆历新政” 时,面对 “冗官、冗兵、冗费” 的积弊,果断裁汰冗员,得罪了无数权贵。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这种 “以天下为己任” 的担当,让 “果” 有了更深厚的内涵。

近代以来,“果” 升华为改革魄力。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 “姓资姓社” 的争论,果断提出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重大决策。这种 “摸着石头过河” 的勇气,是新时代 “果” 的体现。

六、“达” 的现代演绎:从辩才到沟通

随着社会复杂度的提高,“达” 的内涵也从单纯的口才,扩展为系统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企业管理中,“达” 表现为团队协作。华为的任正非在推行 “华为的冬天” 战略时,既向员工坦诚危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又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一定要提高人均效益”),这种 “坦诚沟通 + 明确方向” 的方式,正是现代组织中的 “达”。

在公共治理中,“达” 体现为政策协调。浙江 “最多跑一次” 改革中,政府部门不是简单下命令,而是 “换位思考,从群众需求出发”,通过跨部门协调、流程再造,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这种 “了解需求、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的过程,是 “达” 在当代政务中的生动实践。

在国际关系中,“达” 表现为外交智慧。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尊重各国国情差异,促成了会议的成功。这种 “坚守底线、灵活务实” 的外交策略,将 “达” 的境界提升到了新高度。

七、“艺” 的当代拓展:从技能到创新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艺” 已从传统的行政技能,发展为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城市治理中,“艺” 体现为精细化管理。上海的 “城市大脑”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情况,精准调配资源。这种 “科技赋能 + 人文关怀” 的治理方式,是现代 “艺” 的典型。

在环境保护中,“艺” 表现为技术创新。中国的 “光伏治沙” 模式,将光伏发电与沙漠治理结合,既产生清洁能源,又修复生态环境,这种 “变废为宝” 的思路,展现了 “艺” 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

在乡村振兴中,“艺” 体现为因地制宜。贵州的 “村 BA” 篮球赛事,没有政府大量投入,而是村民自发组织,却带动了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这种 “尊重民俗、激发内生动力” 的做法,是 “艺” 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

八、三质与领导力:现代组织中的应用

现代管理学中的 “领导力三角模型”—— 决断力、沟通力、执行力,与孔子提出的 “果、达、艺” 高度契合,这并非巧合,而是人类对有效治理的共同探索。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展现了 “果” 的极致。他在推出 iPhone 时,不顾高管反对,坚持 “取消物理键盘,全触控操作”,这种 “敢于颠覆” 的魄力,让苹果成为智能手机的领导者。但他也因缺乏 “达” 的包容,曾被赶出公司,回归后才学会 “倾听团队意见”,实现了三质的平衡。

阿里巴巴的马云更擅长 “达”。他在创立阿里巴巴时,用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的愿景凝聚团队,在与 eBay 竞争时,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 的策略,避开正面冲突。他的 “达” 不仅体现在沟通,更在于对趋势的洞察,而 “艺” 则表现为搭建淘宝、支付宝等生态系统的能力。

华为的任正非则强调 “艺” 的基础作用。他提出 “华为的产品要做到‘傻大黑粗’—— 稳定、可靠、便宜”,这种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是 “艺” 的核心。同时他在面对美国制裁时,果断启动 “备胎计划”(果),与全球供应商保持合作(达),展现了三质合一的领导力。

九、三质的培养:从经典到实践

如何培养 “果、达、艺” 的品质?孔子的教育方法给我们重要启示:

学思结合: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经典可以汲取智慧,思考实践可以深化理解。明代的王阳明年轻时 “遍读考亭之书”,又在龙场驿 “日夜反省”,最终创立 “心学”,正是这种 “学思结合” 的结果。

知行合一:孔子让弟子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强调在实践中锤炼品质。苏轼在凤翔府任签判时,亲自勘察水利,解决了当地多年的水患,他的 “艺” 正是在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的实践中形成的。

因材施教:孔子根据弟子特点培养:对子路 “退之”(让他收敛锋芒),对冉有 “进之”(让他更加果敢)(《论语?先进》)。这种 “个性化培养” 的思路,对现代教育仍有借鉴意义。清华大学的 “因材施教计划”,为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定制化培养方案,正是这一理念的延续。

十、“果” 的反面镜鉴:犹豫与怯懦的代价

历史上因缺乏 “果” 而酿成的悲剧,更能反衬出决断力的珍贵。秦末的项羽,虽有 “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勇力,却在鸿门宴上 “妇人之仁”,放走刘邦,最终落得 “乌江自刎” 的结局。他的失败不在于能力不足,而在于关键时刻的犹豫 ——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北宋的靖康之变中,宋钦宗面对金兵南下,时而主战,时而主和,反复无常。主战派李纲率军击退金兵第一次进攻后,宋钦宗却听信谗言将其罢免,最终导致开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这种 “临事而惧却无谋” 的怯懦,让北宋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印证了孔子 “暴虎冯河固不可,畏缩不前亦误国” 的警示。

明代的崇祯皇帝,虽有重整山河的志向,却缺乏 “果” 的担当。他在镇压李自成起义时,频繁更换将领,对袁崇焕等忠臣猜忌诛杀,导致军心涣散。当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他既不南迁,也不决战,最终自缢煤山。历史学家钱穆评价:“崇祯之失,在于知有过而不能改,知有贤而不能用,知有危而不能决。” 这种决策上的优柔寡断,让明朝在内外交困中走向灭亡。

这些案例共同揭示:“果” 的缺失,不仅是个人性格的缺陷,更是治理者的致命伤。在危机四伏的政治棋局中,犹豫一分钟可能错失全局,怯懦一步可能满盘皆输。

十一、“达” 的历史纵深:从纵横之术到现代协商民主

“达” 的智慧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却始终围绕 “协调关系、解决矛盾” 的核心。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将 “达” 发展为外交艺术。张仪以 “连横” 破苏秦 “合纵”,靠的不仅是口才,更是对各国利益的精准拿捏。他劝楚怀王与秦结盟时,先用商於六百里土地诱惑,又以美女珍宝拉拢,最终使楚国背齐向秦。这种 “以利为饵、以势为迫” 的手段,虽显功利,却展现了 “达” 在大国博弈中的实用价值。

汉代的张骞 “凿空西域”,将 “达” 拓展到跨文化交流。他两次出使西域,面对匈奴的扣押、沙漠的险恶,始终保持 “不卑不亢、互利共赢” 的态度。在乌孙国,他不强行推销汉朝历法,而是赠送丝绸、茶叶,让对方自愿与汉结盟。这种 “尊重差异、平等交往” 的通达,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宋代的包拯以 “达” 处理民生纠纷。他在开封府任上,遇到一桩 “牛舌案”:农民的牛被人割了舌头,包拯让他杀牛卖肉,果然有人来告发,凶手正是割舌者。包拯没有简单定罪,而是追问动机,发现是邻里积怨所致,最终调解双方和解。这种 “明察秋毫又兼顾人情” 的治理方式,让 “达” 从朝堂延伸到市井。

现代的协商民主是 “达” 的制度化体现。浙江温岭的 “民主恳谈会”,让群众、企业、政府三方坐在一起讨论公共事务,如菜市场搬迁、学校选址等。有一次讨论垃圾焚烧厂建设,群众担心污染,企业强调环保达标,政府提出 “先建环保设施,再监测数据公开”,最终达成共识。这种 “公开对话、理性协商” 的模式,让 “达” 从个人智慧升华为社会治理机制。

十二、“艺” 的技能谱系:从六艺到现代复合型能力

“艺” 并非单一技能,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孔子要求弟子掌握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冉求正是因为精通这些技能,才能成为优秀的从政者。这种 “复合型人才” 理念,对现代社会仍有启发。

礼艺:人际交往的规范。冉求在季氏宴会上,能根据宾客身份安排座次、敬酒顺序,让每个人都感到尊重。现代职场中的商务礼仪、外交礼节,本质上仍是 “礼艺” 的延续。日本的 “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在接待客户时,会提前了解对方饮食习惯、宗教禁忌,这种细节上的周到,正是 “礼艺” 在商业中的应用。

乐艺:协调关系的工具。《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冉求善鼓瑟,常以乐舞化解矛盾。现代的 “音乐治疗”“艺术外交”,如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华演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正是 “乐艺” 的现代转化。

射艺:目标管理的能力。射箭要求 “瞄准靶心、用力均匀”,与从政者 “明确目标、精准施策” 相通。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 “连弩”,提高射箭效率,正如他治理蜀国时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将射艺的精准性融入管理。

御艺:驾驭局面的智慧。驾车要 “平稳行驶、应对路况”,从政要 “掌控全局、处理突发”。明代的徐霞客游历天下,能根据地形选择路线,正如他在游记中分析地理与民生的关系,展现了 “御艺” 在考察中的应用。

书艺:文字表达的力量。冉求起草的政令 “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让百姓容易理解执行。现代的 “公文写作”“新媒体表达”,如政府用短视频解读政策,正是 “书艺” 在信息时代的创新。

数艺:量化分析的方法。冉求推行 “均田赋” 时,精确计算土地产量与赋税比例,体现了数艺的应用。现代的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如用 GDP、CPI 等指标监测经济运行,是数艺在宏观调控中的延伸。

十三、三质在女性从政者身上的体现

历史上的女性从政者,同样展现出 “果、达、艺” 的品质,只是表现形式因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

汉代的吕雉在刘邦死后临朝称制,面对诸侯王叛乱,她果断派周勃、陈平率军平叛(果);又采取 “与民休息” 政策,减轻赋税(艺);同时封吕氏为王又不废刘氏宗庙,平衡各方势力(达)。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她单独立 “本纪”,肯定其治理才能。

唐代的武则天是 “果” 的代表。她为巩固统治,打击门阀士族,重用寒门子弟,创立殿试和武举(艺);面对反对者,她 “酷吏政治” 与 “纳谏任贤” 并用,既镇压叛乱,又听狄仁杰谏言(达)。她在位期间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展现了女性从政者的三质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排球:他们都说我是天才
排球:他们都说我是天才
关于排球:他们都说我是天才:对排球有着莫名执着的羽生凉介。羽生凉介真的很喜欢排球,他在五岁那一年就认识到了排球这项运动,仅仅260克,轻飘飘的排球却可以发出如此震耳欲聋的声响,让当时小小的灵魂都沸腾了起来。于是凉介国中毕业之后果断选择了排球最强高校白鸟泽,殊不知,这个倒霉孩子一头扎进了宫城这个死亡赛区……数年后的大赛采访中,记者采访到“妖怪时代的各位大明星们对羽生凉介这一选手的看法,大家褒贬不一
兮尔是风
HP带着系统的她竟然支持伏地魔
HP带着系统的她竟然支持伏地魔
关于HP带着系统的她竟然支持伏地魔:ooc致歉,角色改动很大!剧情改动很大!而且主线加了很多新东西!不喜欢勿喷!雾念是主系统亲自创造出来的审判者,她以恶女的身份游走于各个副本,审判每个副本是否具备存在的必要。滴滴滴~副本世界连接成功,此副本风险为五颗星,副本内死亡风险较大。副本死亡则宿主死亡。副本任务:帮助伏地魔收集所有灵魂碎片,助他得到永生。一觉醒来,雾念成为了冈特家族现存的唯一人员。。。女主
绝地萌主扛AK
绝美人鱼穿斗罗,男主们排队求宠
绝美人鱼穿斗罗,男主们排队求宠
关于绝美人鱼穿斗罗,男主们排队求宠:【多男主+雄竞+女主万人迷+成长流】未来的亚特兰蒂斯之王芙兮为了找到逆转时空解除诅咒的办法,穿越不同世界寻找时空碎片。芙兮开局就身穿成比比东的妹妹,和她一起拜千寻疾为师修炼,待了几年都没有时空碎片的消息。直到比比东想要掐死襁褓之中的千仞雪,芙兮误打误撞保下千仞雪,脑海中终于响起一道冰冷的机器音:「叮——攻略系统绑定成功,宿主芙兮完成攻略任务后,可获得:时空碎片
呆头鹅陛下
太太请自重
太太请自重
关于太太请自重:穿越过来,直接略过恋爱的步骤,喜提一儿一女刘长青很忧郁大儿子懂事聪明,年幼的小女儿因为父母离异将过错怪罪在刘长青身上,敌视着。前任身体的主人舔狗舔到极致,被岳母的一纸协议让前妻拿走了所有财产换来了一对儿女的监护权。工厂倒闭的刘长青苦恼着,怎么抚养一对儿女,是他目前最头疼的事。——————————————不复合,不卑微,三观正。
刘家长子
综文野之嫁衣新娘
综文野之嫁衣新娘
双向救赎上古神仙小姐姐cp辣个碰到棉花都会受伤的黑泥精中州天界远处海天一色,轻纱般的云雾轻扬四方。“欸~这就是瑶池仙会吗。听到声响,大多人往入口方向转头看去,只见一身着玄色衣袍,留着黑色短发,鸢色的眼睛的男子嘟起嘴巴,左手搭到头顶对身旁的人道:“哇,很痛唉,小蛞蝓,只见那个头戴一顶黑色帽子,一头橘色的短发,拥有一双钴蓝色眼睛的男子额头青筋暴起,双拳紧握微微颤抖“喂,混蛋太宰,你给我收敛一点,这
浮世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