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溺女婴风俗(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

在元朝时,甚至专门出了法律:“诸生女溺死者,没其家财之半以劳军”,老朱也一样,对待溺女婴之事并不容忍,基本就是流放戍边。

可法律在那,治理起来是个难题。

古人生儿育女不去医院,也不需要办理什么出生证明,没有住院记录可查,找个稳婆这事就能接生。接生之后孩子在不在,也不需要给人说,哪怕是走丢了,死了,丢河里被人发现了,也不好查这是谁的孩子,明代可没办法验DNA啊,也没监控摄像头,官府事多,这种事没人告官,也不会去深查。

溺女婴俨然成了一种“风俗”,这种事情背后的社会心理是:生出女儿来,养她十几年,吃家里的,用家里的,到时候还需要给她准备嫁妆,这妥妥的赔钱,还不如男孩子,至少养起来能帮忙干活种地,能养老送终,女儿,不要也罢……

心狠一点,溺女婴,心软一点,弃女婴,于凤不就是被丢弃的女婴。

顾正臣看着严桑桑,认真地说道:“儿子有两个不少了,你若是给为夫添一个女儿,那也是顾家不得了的功臣。”

严桑桑看着认真的顾正臣,轻柔地回道:“妾身想给夫君添个儿子,顶天立地,和夫君一样厉害。

顾正臣哈哈笑道:“那咱们今晚努力下……”

严桑桑赶忙摇头:“东宫的信还没看……”

顾正臣拿起朱标的信,又看了看顾青青的信,先打开了朱标的信,笑道:“青青给太子添了个女儿,青青怕是不太满意,不过我想,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都松了一口气吧?”

皇室就是这样,太过于看重安稳,为了实现安稳,有时候会不择手段。

今年朱雄英六岁,即便是顾青青日后再诞下男婴,那与朱雄英的年龄差距也将拉大,年龄相差的越大,威胁越小,若仅仅只有一个女孩子,那就更没什么威胁了。

吕氏膝边的朱允炆?

他身后没人,对朱雄英更没什么威胁。他能登上历史舞台,说是捡漏捡出来的都不为过,毕竟朱雄英没了,他娘原本是侧妃,硬生生被扶正了,庶出的户口改成了嫡出,后来朱标也没了……

目前这结果,对许多人来说,挺好。

顾正臣看过东宫的信之后,沉思良久才拿起格物学院的来信,信里面讲述的事多是学问、技术方面的事,并提了一嘴扩招人才之事。

唐大帆认为明年春闱是个挑选人才的好机会,想利用成立不久的外宣学院,将格物学院的名声打出去,一举超越国子学的存在。

对这件事,顾正臣很是赞同。

考不中进士不等同于没能力、没才干,挖掘一些人才进入格物学院,这是好事。

不过,好事之外,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现在的格物学院是在金陵城外,国子学在城内,以朴素的价值观判断,城内的学府怎么可能比城外的差,这种直接的思维判断影响着世人的认知。

唐大帆认为鸡笼山下有一块地,若是可以找皇帝要过来,格物学院便能在城内立足,这样一来,城外可以转为分院。

鸡笼山下?

顾正臣知道那一块地,历史上南京国子监所在!

国子监还没影,这会叫国子学,而国子学的“校址”还没迁移到鸡笼山下,看样子国子学搬不了家了,格物学院要先下手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
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
关于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夺舍带土后的林枫,而一般的人面对宇智波斑应该束手无策,而林枫却把宇智波斑吓死了,接下来还要应对着心怀不轨的黑绝,但幸好……
优眠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