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覆清

第95章 影响(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赤潮覆清》最新章节。

侯俊铖掐起一粒粟米,抬到太阳的位置看了两眼,呵呵笑道:“我这个大少爷从小五谷不分,只知吃不知道种,刚到马面岭寨的时候刘家阿妈给了我一碗粟米粥,我吃完了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

周围的护卫都笑了起来,侯俊铖说的是自己两世的经验,但他们自然是不知道的,一旁的应寨主笑呵呵的走上前来:“这些粟米、番薯、土豆什么的,在这山林之中就是宝贝,可以开山田种植,可石含山太过贫瘠了,矿多而田少,要想活人,只能出山去。”

“所以我从来不反对咱们出山去,我所反对的,是毫无准备的出山!”侯俊铖将那粒粟米投入田中,回头看向应寨主:“应寨主,牛德东他们去永宁的考察报告您看了吗?我让各部教导抄写了几份送去各寨,应该没忘了你的盆岭寨吧?”

“哪还有我的盆岭寨?不都是红营的寨子吗?”应寨主微笑着纠正了一句,摇了摇头:“这几日忙着夏收,还没来得及看,不过我倒是听说了,牛老三他们捡了个女娃娃回来。”

“伶俐的很!”侯俊铖哈哈一笑,站起身来,撑着腰仰了几下:“牛德东他们这次下乡,勘察的十分仔细,我都没想到他们第一回就能把永宁县的情况摸得那么透,他们的报告不看太可惜了,你没看没关系,我来和你说一说。”

“永宁县的民田,近四成是赵老爷的田土,这还是经历过明末大乱之后,天启年间,永宁县几乎就是赵家的私产,但后来江西掀起田兵运动,赵家颇受打击,只剩下一座主堡和现有的这些田土。”

“耕种这些田土的,全是赵老爷的佃户,其中又以赵家堡附近的赵家村为最,全村都是赵老爷的佃户或团丁家属,你当初领军驻在赵家村,也是亲眼见过的,三千余人的大村子,周围有村墙环绕,但那村墙根本没有防御力,就是用土垒成的一人高的矮墙,能防得住什么?”

“防的是村里的佃户!”应寨主答道,他也是农家出身,这些事自然了如指掌:“佃户框在土墙里头,佃户要逃,便带不得什么财物资产,否则便不好翻墙,若有家眷的,老弱翻墙更不方便,驻扎在村里的团丁,可以轻而易举的抓获他们。”

“正是如此!”侯俊铖点点头,继续说道:“佃户逃不掉,便只能受着赵老爷的欺压,在咱们攻打赵家堡前,按照赵老爷的规矩,凡田土上产出的,东佃各一半,稻谷、麦子、芝麻、高粱、麻等等,都得给赵老爷一半,有些山田产番薯土豆,这些赵老爷是不要的,便折算成米麦给赵老爷一半,麦草赵老爷也不要,开恩让佃户们留着喂牲口。”

“一半一半,看着公平,但佃户也得承担朝廷的税赋,这些税赋本来是算在老爷们身上的,但老爷们哪里会交?必然转压在佃户身上!”应寨主冷哼一声:“而且佃户大多还背着老爷们的高利贷,当了佃户,便生生世世都是佃户,普通的农家若是能活下去,谁愿意去当佃户?定然是山穷水尽、一家老小都卖干净了,自己也背着一身的债。”

“甚至是祖辈没有还完的高利贷,父债子偿嘛!”侯俊铖也冷哼一声:“所以永宁的百姓过的是极为痛苦的,老弱不论,青壮都过得跟鬼一样,所食的经常是谷壳或番薯粥,要么就是粟米或包谷,大多数人一周只能吃一次盐,有蒜苗或辣子便能充作菜肴……”

侯俊铖长叹一声:“受尽压迫和剥削,这是多好的群众基础呢?只可惜……咱们没有珍惜。”

应寨主面色有些难看,低下头去,正要出声道歉,侯俊铖却已经开口抢话道:“我不是怪你,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往前看也没用了,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去弥补!”

应寨主默然着点点头,侯俊铖继续说道:“应寨主,你说,百姓受了赵家这般沉重的压迫和剥削,为什么咱们去攻打赵家堡的时候,他们反倒跑去帮助赵家抵御咱们呢?”

“侯先生之前就说过了,一则百姓们对咱们不熟悉,还以为我们的红营是以前下山就是为了烧杀抢掠的山贼……”应寨主回忆着说道:“其次是因为恐惧,既害怕我们杀他们、抢他们,更害怕赵家和朝廷对他们的报复。”

“没错,我之前是这样分析过,你记得这么清楚,很好!”侯俊铖微笑着点点头,随即又幽幽一叹:“而牛德东他们的考察报告告诉我,这样的情况依旧存在于永宁县的百姓之中,而且相比咱们出兵之前,这种情况反倒更为严重了!”

“之前我们打援成功,我一直以为能够将红营的名头打出去,也能让永宁地区的百姓们相信我们有能力消灭地主官绅、维护他们的利益……”侯俊铖双手一摊:“可看了牛德东他们的考察报告,却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当地的百姓至今还以为咱们就是一伙山贼,他们也知道红营的称呼,但在他们眼里,红营也只是一支会帮他们修房子、干农活,不抢东西的劫富济贫的山贼而已。”

“牛德东带回来的那个女娃娃,跟着他们走了那么多村子,回了石含山呆了这么多天,到现在还以为咱们就是一伙山贼,更别说永宁县的村民们了……”侯俊铖的话语之中满是无奈:“而且消灭永宁县的民壮,也没有咱们想象中那么大的影响。”

“许多村民平日里接触的不是衙役就是团丁,对军队的认知就是绿营,有点见识的还能从盔甲和穿着上分辨出满洲兵。一般是拿来守城的民壮,他们这些大多数时候连村子都出不去的佃户村民根本连民壮是什么都不知道,对于咱们消灭永宁民壮的事,自然也就没什么概念。”

“咱们吓住了赵老爷,吓住了永宁县的达官贵人们,但却影响不了乡间的百姓们……”侯俊铖无奈的笑了笑:“这世上的事嘛,从来就不会按人的预料走!”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