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覆清

第658章 机械(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赤潮覆清》最新章节。

夏日的江西,温度还没有升到顶点,气候却已经是难以言说的难受,天地之间仿佛笼着一个大大的蒸笼,空气又闷又热,坐着不动都能汗如雨下,一旦有乌云聚集,下雨之前更是难以言说的闷热,几乎要把人活活蒸熟,一场暴雨坠下,稍微带来一丝清凉,可暴雨之后,却反倒比之前更加闷热。

侯俊铖赤着上身,只穿了一条四方麻短裤,赤脚踩着一双木屐,浑身的肌肤被汗水映成得闪闪发光,剪了辫子之后原本光秃秃的脑袋已经长起了一些细细的头发,如今都被汗水打湿,紧紧贴在头上,远远看去,仿佛又成了秃头一般,手里的蒲扇摇动不停,扇出的却只有滚滚的热风。

外头闷热难忍,侯俊铖所在的这座工坊之中更是炽热无比,工坊附近的小河旁,正炙烤着一座黄铜气缸的炭火泛着暗红,将大半座工坊映得通红,散发着无穷的热量,让周围赤膊着上身的工匠和穿着短打的几名士子同样是汗如雨下。

那是一座蒸汽机,准确的来说,是一座早期蒸汽机的模型,蒸汽机的原理并不难懂,说得简单一点不过是烧开水而已,早在十六世纪奥斯曼人就已经开始使用蒸汽动力的烧烤架,在中国,元明时期也有“怒气喷来”的自行舟这类用蒸汽动力驱动的机械。

侯俊铖不是理科生,对蒸汽机的原理只是一知半解,制造更是一无所知,只是在大学堂里给执掌工程科、机械科两门科教学的总讲师黄履庄聊天似的提了一嘴,却没想到黄履庄却上了心,他本就对机械制造颇有兴趣,七八岁时就已经自制内含机巧的小木人,置于桌上,将桌子一边抬高,便能沿着斜面一步步走下来,到如今二十多岁的年纪,便已经发明了许多机械。

黄履庄是受梅文鼎的邀请来的吉安大学堂,和梅文鼎是一个心思,在满清治下士林人物以科举为贵,对他业皆抨击为“杂学”,黄履庄再有天赋、制造了再多的机械,在满清的大环境下,日后也免不了失传的下场,一身学识功业指不定就要化为尘土。

反倒是在红营这里,红营走的是条新路,指不定哪门杂学日后就会有重要的作用,自然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用,黄履庄这样精通杂学的人才,一身本事才能传承下去。

黄履庄一到江西,便带着学生废寝忘食的投入机械制造之中,先是改良了红营的水车,又发明了龙尾提水车,听了侯俊铖讲述的蒸汽机,又领着一帮士子和工匠一起钻研,没想到还真让他攒出一个简易的模型出来。

一根直管竖立,下端封闭,直管内装带着黄履庄自己设计的曲柄连杆的活塞,以黄铜制成气缸,用从观象台的观星仪器里改良来的做成进水和排水阀门,使用时将气缸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关闭进水和排水阀门,然后给气缸加热使水气化产生水蒸气。

水蒸汽形成气压推动活塞向上直线运动到顶部,用钩子吊住连杆,不让活塞往下运动。然后停止加热,水蒸汽慢慢冷凝液化,气缸内产生真空。打开进水阀门,大气压把河水压入气缸内后关闭进水阀门。再放开钩子,打开排水阀门,大气压作用于活塞使得活塞又向下运动,河水被排出。再重复上述过程,以实现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

这确实就是近代蒸汽机的基本运行方式,但这座“蒸汽机”只是一个模型,才刚刚开始验证,还远远达不到实用的程度。

但侯俊铖也没指望它能立马就投入实用,历史上从西班牙的杰罗莫尼在1606年发明第一台蒸汽抽水机开始,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进行技术积累和改进,到1776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才有了可以大规模实用的蒸汽机。

侯俊铖没有外挂可以用,嘴一张就能直接跳过这百余年的技术积累和发展,直接将成型的蒸汽机给制造出来,单单是一个材料问题,以如今的工业水平就很难做到,要制作一台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至少需要焦炭炼钢、坩锅制铁工艺、高压锅、减少摩擦的轴承、活塞、膛床、金属阀门、螺钉螺母、高速金属滚轮等一系列上百年的时间发明、改良和积累的技术。

这些技术在如今大多只有雏形,许多甚至根本就没出现,哪怕侯俊铖是带着百科全书穿越的,在现有的工业技术水平下想要靠一个人就将这些技术全部在短时间内推进到位,那只能是开挂小说才会有的情节。

而且就算是能够生产,也没法廉价量产,不能廉价量产的机械,而和玩具没什么区别,如今世界上又没有作业可以抄,技术的积累就只能自己一步步探索、试错。

更何况,蒸汽机催生了工业革命,但不代表蒸汽机的出现,就一定会带来工业革命,历史上英国大规模使用蒸汽机,是因为英国的木材短缺、燃料饥荒,煤炭需求直线上升,产煤地离需求区不远,运输成本不高,也不近,运输买卖还有利润可言。

英国煤矿又分布在浅层区,开采成本低廉,煤矿多水,需要广泛使用抽水机,而英国殖民地众多,大量底层民众出海求活,劳动力成本相对高昂,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自然能节约成本,对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来说,可谓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可如今这个时代的中国却不一样,主要的产煤区在山西,经济中心和需求区却在南方,北方需求最大的京师,在没有铁路的时代运输成本也不低,而山西的煤矿并不是浅层煤,山西又不是什么水系丰富的省份,煤矿进水问题并不严重,掌握煤矿的官绅矿主,自然也没有动力去资助抽水机械的发明制造。

更何况,如今这时代,中土的人力比牲畜还便宜,与其弄个制造复杂、需要养护,还需要烧煤的大家伙,为什么不干脆多雇些人呢?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