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537章 太后很温柔(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大唐内乱已经爆发了将近一年,尺带丹朱早就通过奸细掌握了大唐目前的局势,只是杨洄讲述的更加细节。

对于吐蕃人来说,李琦是不是正统都不重要,只要他是李隆基的儿子,有个皇帝身份就够了。

更何况李琦朝廷现在还有一定的势力,掌控着洛阳、河南、淮南、剑南等地方,甚至控制着大部分李隆基时期的官员,只要吐蕃人承认他是大唐正统,那么双方的盟约就名正言顺。

“哎呀……这些孩子真是的,怎么可以闹成这个样子……”

金城公主闻言心急如焚,不停地叹息,“都是皇兄的儿子,就不能和平解决么?为何非要打仗,打打杀杀的,这得死多少啊!”

尺带丹朱心中暗自窃笑,要不是李隆基的儿子们祸起萧墙,自己怕是有生之年也难以染指大唐的土地,也许这就叫做天命所归……

“呵呵……爱妃莫急,我们吐蕃一定会出兵帮助大唐皇帝平叛的。”

尺带丹朱满面笑容的安抚妻子,并吩咐赤松德赞把母亲送回后宫,因为接下来自己要与杨洄谈判了,她在场并不适合。

杨洄见自己还没提出要求,尺带丹朱就主动答应了,心中不由得乐开了花,当即起身作揖。

“多谢姑父仗义相救,我们大唐没齿不忘!”

“哈哈……都是自家人,何必见外,贤侄女婿快请坐!”

尺带丹朱笑容和蔼的招呼杨洄落座,好似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

金城公主想要留下来听听自己的丈夫会提出什么要求,但却被儿子赤松德赞催促的紧,只能无奈的起身。

“对了,雍王,我父亲邠王李守礼可曾受到牵连?”

在走了几步之后,金城公主想起了远在长安的父亲,急忙转身问道。

杨洄叉手答道:“回姑母的话,邠王毫发无损,非但他没有受到牵连,就是其他宗室也都没有受到牵连。”

“这就好、这就好!”

金城公主放下心来,“听说李琦的母亲姓武,是则天大圣皇帝的侄孙女,我真是担心我们李家的江山会再次被武氏篡去。”

“呵呵……不会,不会,武太后性格温柔的很。”

杨洄笑着说道,此刻脑海里浮现的是武灵筠在床上的风骚样子。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古人诚不欺我!

“那就好、那就好!”

金城公主这才忧心忡忡的转身,“等你返回洛阳的时候告诉我一声,给我父亲捎带一些高原上的特产回去。”

“侄女婿谨记姑母的嘱托。”

杨洄一副尊老爱幼的样子,谦虚的送金城公主离开了大殿。

“雍王,坐!”

尺带丹朱热情的吩咐杨洄落座,“接下来咱们就规划一下如何帮助你们大唐皇帝平叛。”

杨洄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的道:“李瑛从前做过天策上将,所以支持他的各地将领更多一些,叛军的势力目前已经超过了我们朝廷。

故此,太后与陛下派遣我来高原出使,恳请赞普发兵进攻陇右,缓解洛阳的压力。不知道赞普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出来?”

尺带丹朱朝一直在旁边陪同的几个大臣使了个眼神,吩咐道:“东则布、达扎路恭,你们都发表一下看法,咱们该让大唐付出什么报酬合适呢?”

首先站出来的是吐蕃大论东则布,而“论”就是吐蕃的丞相,在高原上是仅次于赞普的存在。

东则布五旬出头,嘴角上留着两撇花白的八字胡,一双眼睛“骨碌碌”转个不停,一看就是个奸诈之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