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238章 先生大义(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一个时辰后,萧嵩果然带着户部尚书裴宽来到了戏苑,并在戏苑迎宾的安排下进入了扬州厅。

“听说你们戏苑的《五丈原》最近比较火爆,老夫就与裴尚书欣赏此剧。”

萧嵩也不询问裴宽的意思,按照和李瑛商量好的计划,直接做了决定。

“哇呀呀……”

已经成为大唐名伶的陈长生化妆成诸葛亮,亲自登台表演。

经过半年的磨练,陈长生的功力又突飞猛进了一大截。

他演的诸葛亮栩栩如生,将诸葛武侯的悲壮与忠义还有无奈演绎的淋漓尽致,让萧嵩和裴宽不由得当场洒泪。

“唉……演的真是太好了!”

当舞台上落下帷幕的时候,萧嵩感慨不已。

裴宽附和道:“听说戏本是唐王殿下写的,他可真是个奇才!”

萧嵩道:“也只有心怀忠义之人,才能写出这般荡气回肠的剧本,才能将诸葛武侯的忠义展现的淋漓尽致。”

裴宽对此表示赞成:“太子一定是忠义之人,否则他也不会亲自出征吐蕃!”

就在这时,扬州厅的门帘被挑开,李瑛笑吟吟的走了进来。

“萧太师、裴尚书,孤这厢有礼了!”

“见过唐王殿下。”

萧嵩和裴宽站起来一起施礼,然后闲聊起来。

在萧嵩的刻意引导之下,话题很快就转移到了李瑛的西征军身上。

裴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李瑛的圈套,随口问了一句:“殿下这次西征,可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户部帮忙?”

“有、太有了!”

李瑛立即大倒苦水,把折冲府制度的缺陷说了一遍,最后道:

“由于府兵制度存在巨大缺陷,导致这支人马战斗力低下。为了鼓励他们奋勇作战,所以孤决定每名士卒每月发放六百钱的军饷。”

裴宽顿时警惕起来:“一个人六百钱,那四万人就是两千四百万钱,一年下来就是三十万贯,这可是个不小的支出。”

李瑛这才将目的托出,笑吟吟的道:“所以需要裴尚书帮忙解决,这三十万贯无论如何都要给孤拨付下来。”

“哎呀……这!”

裴宽一脸为难,“殿下为国出征,第一次向裴宽提出请求,按理来说,老朽不该拒绝。不过呢,去年边关战事紧张,咱们的军费支出,由往年的七百万增加到了九百三十万,直逼千万大关,老朽愁的是夙夜难眠啊!”

“既然已经支出了九百多万,也不差殿下这三十万,裴尚书你说是不是?”萧嵩谆谆善诱。

裴宽叹息道:“去年的赋税只有两千一百万贯,比前年少了三百万,而军费却增加了两百万,导致入不敷出,我们户部现在头疼的紧啊!”

“就说王忠嗣吧,自从去年四月份出任陇右节度使,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已经靡费军饷一百八十万贯,这不催着让我们户部在二月中旬前拨付三十万贯,要不然亲自回长安弹劾老夫,你说我招谁惹谁了……”

“老夫承认,王忠嗣确实能打仗,也给圣人长了脸,不仅收复了安西的所有失地,甚至还反攻进了吐蕃境内。”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裴宽也不能自己变出钱来,王忠嗣若是再这样咄咄逼人,下官只好告老还乡……”

萧嵩蹙眉道:“陇右加上安西的兵力,大概十二三万人,王忠嗣一个月就要消耗二十万贯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