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朝廷要在全国建设十万座学堂,让十四岁以下的少年读书识字,而且还是免费读书。
诏令下达到各郡县之后,随即由各地官府在大街小巷张贴告示,晓谕百姓,顿时让大唐的六千万子民沸腾了。
从岭南到四川,从陇右到北庭,从洛阳到金陵,从江南到河北,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到处都在歌颂李瑛的仁义之举。
“娃儿们真是有福了,终于有机会读书识字了,这都是陛下的恩赐,我一定让娃儿长大了好好为朝廷效力,报答陛下的恩情!”
“陛下真是太仁慈了,简直是千古难得一见的仁君,便是汉文帝再世也要甘拜下风!”
“我家已经连续三代都是文盲了,这下总算可以让儿子读书识字了,待会儿我要到祖坟告诉父亲,我们老翟家要出识字的文人了!”
当百姓们还处在狂热之中的时候,朝廷的第二道诏书又颁布了下来。
朝廷要在全国每个县城修建至少一座公立医院,为百姓们低价看病,医院中出售的各种草药比市面上便宜好几倍。
看到告示之后百姓们再次沸腾了,许多人对着长安方向磕头谢恩,顶礼膜拜,恨不得在家里把大唐皇帝供奉起来。
然后,当百姓们还处在躁热之中的时候,朝廷的第三项大礼包又来了,全国所有的田地,无论是民田还是职田,明年一律减免三成的赋税。
狂热的百姓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对皇帝的感激,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大唐皇帝的恩德,总算理解了“君父”这个词语。
君即是父,陛下颁布的这几项国策真真切切的拿着全国的老百姓当做了他的子民,真正的做到了爱民如子!
今年的大唐平定了内乱,废除了宵禁政策,减免田赋、减轻徭役,建设学堂,建设医院,让大唐的老百姓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国泰民安,什么叫做太平盛世。
战争带来的伤痛在逐渐愈合,好日子才刚刚降临,大唐的百姓们有福了,老百姓的心里满怀憧憬……
腊月二十九的傍晚。
风尘仆仆的杜希望带着随行的队伍返回了长安。
他先将从沧州押解回来的安庆佑、高尚、张通儒、武令珣等叛军骨干送进天牢,又将缴获的三百万贯金银上缴国库,这才返回家中稍作休整。
因为杜希望劳苦功高,再加上他的女儿连续给自己生了三个儿子,李瑛赏赐了杜希望一座位于通义坊的府邸。
因此杜希望的妻妾儿女早就搬进了长安定居,这也让半夜回京的杜希望不至于跑去驿馆过夜。
天色未亮,只睡了两个时辰的杜希望便早早起床,穿上了吏部提前送来的尚书官袍,腰间系上鱼符,准备出门参加早朝。
这是大唐帝国在弘武四年的最后一个早朝,但却是他杜希望担任兵部尚书的第一个早朝,容不得他半点马虎。
而安南都护崔颢、贵州布政使杜甫因为路途迢迢,再加上手头上还有些政事需要交代,因此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返京。
“夫君,你这也太早了,女儿说到辰时中才开始举行早朝呢!”
杜希望的妻子韦氏端详着身穿紫袍的丈夫,脸上几乎笑开了花。
“真是想不到,五年之前你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县令,现在竟然穿上了兵部尚书的官袍,真是造化弄人啊!”
杜希望叉腰开玩笑:“怎么?为夫难道没有兵部尚书的威严吗?我的女儿可是给陛下生了三个儿子。”
韦氏闻言满脸遗憾:“女儿的肚子倒是争气,可惜咱们的外孙命不好,作为庶出,注定这辈子与皇位无缘。”
“嘘……”
杜希望瞥了妻子一眼,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这话可别乱说,传出去会闯下大祸!”
韦夫人笑道:“我又不会在外面乱说,瞧把你吓得这个样子!”
杜希望活动了下筋骨,提醒道:“在家里说也不行,小心祸从口出。”
同为京兆豪族,杜氏与韦氏之间的联姻最为常见,杜希望也不例外。
他的父亲杜悫在世时最高曾经做到过颍州刺史,但依旧是杜氏之中的小宗,所以杜希望娶的妻子韦芸也是出自韦氏的小宗,与韦坚、韦陟这些大宗往上数五六代才能攀上关系。
正是因为杜希望身份低微,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李隆基才将他的女儿杜芳菲许配给李瑛为妾。
当时的李瑛说起来也够凄惨,包括太子妃薛柔在内,加上崔星彩、杜芳菲、王祎三个妾室,全都是李隆基给他挑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