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1048章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君臣二人站在地图前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一时间各有所思。

安守忠率河内的叛军投降之后,席卷神州大地的安史之乱基本上接近了尾声。

安庆绪、李归仁率领的叛军被逼到了河北东部、山东北部的沿海地区,史思明目前还没有从琅琊山区突围。

在郭子仪、仆固怀恩、杜希望、王忠嗣四路夹攻,四十多万总兵力的围剿之下,李瑛有把握在今年冬天到来之前彻底将之绞杀。

在浙江境内,崔乾佑率领五六万叛军孤客穷军,前有张巡、雷万春堵截,后有李嗣业追袭,在失去了外援的情况下,他又能坚持多久?

当然,李瑛对于围剿崔乾佑的这个团队有些不太放心,再三叮嘱他们必须加倍小心崔乾佑这个可怕的对手,不可轻敌冒进,以稳为主,用“拖”字诀耗死崔乾佑。

在原先的历史中,崔乾佑作为进攻长安的叛军先锋,先败高仙芝、封常清于洛阳,导致两人被李隆基斩首。

之后在潼关之战,崔乾佑大败哥舒翰,将之生擒活捉,一举歼灭二十万唐军,导致长安无兵可守,被叛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国都。

一时之间,崔乾佑之名威震唐军,让大唐将士闻之色变,人送外号“大唐杀星”。

可惜在安禄山死后崔乾佑遇上了克星郭子仪,先是在河东之战败在了首次联手的郭子仪、李光弼之下,损兵折将,狼狈逃过黄河来到洛阳投奔安庆绪。

随后,十五万唐军合围洛阳,安庆绪与崔乾佑不敢应战,率领七万叛军放弃洛阳逃往黄河北面的邺城。

两个月之后,唐肃宗李亨集结了天下九路节度使,以太监鱼朝恩为观察使,督促二十五万兵马合围邺城,准备一举绞杀安庆绪势力。

大唐帝国在这场战役之中可谓精锐尽出,参战的名将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泽潞节度使王思礼、镇西节度使李嗣业,以及其他不太出名的五位节度使。

无路可退的安庆绪一面闭城死守,一边派使者赶往幽州向返回北方补充兵力的史思明求救。

史思明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得知安庆绪危在旦夕之后,命李归仁、蔡希德为副将,率领五万燕军前来救援邺城,两军在辽阔的邺城平原上展开厮杀。

最终的结果却是九大节度使惨遭史思明暴打,损兵十万,就连大唐第一猛将李嗣业也战死沙场,史思明凭借此战封神,让历史记住了他强悍的统兵能力。

唐军集结了如此多的精兵强将,兵力五倍于叛军,却被史思明摧枯拉朽一般击垮,首要责任在皇帝李亨。

他觉得不管让谁掌管这九镇节度使都会导致权力太大,因此不设置元帅,让九路人马各自为战,谁也不服谁的管理,最终被史思明一举击溃。

次要责任在郭子仪,他派遣部将仆固怀恩率一支五千人的轻骑兵进攻叛军侧翼,却被李归仁率领曳落河击退,败归本阵。

郭子仪怀疑仆固怀恩临阵倒戈,直接率领麾下的三万朔方军撤离战场,导致其他各镇兵马军误以为唐军吃了败仗,最终形成溃败之势。

此战过后,李亨震怒,将郭子仪贬为庶民,任命仆固怀恩接替了他的朔方节度使之位,直到一年后方才重新启用。

安庆绪与崔乾佑还没来得及感谢史思明的救援之恩,就被骗到城外大营处死,窝窝囊囊的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如果不是叛军将领自相残杀,说不定安史之乱还会持续几年,给唐王朝最大程度的打击。

因为李瑛的穿越,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史思明、崔乾佑、安守忠等人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未能像历史上那样大杀四方。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做皇帝的掌控不好局势,麾下将领的表现就会大打折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