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699章 这锅我不背(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再加上风陵渡、潼关、函谷关俱都不战而降,洛阳城内群龙无首,至少有十五万洛阳军投降了李瑛。”

李林甫放下筷子,把两军交战的详细情节向安禄山做了个禀报。

“合着两军并未发生大的战役?”安禄山揉着圆滚滚的肚子说道。

李林甫道:“除了李钦父子据守河阳与杜希望厮杀了一个多月,来曜父子死守风陵渡与仆固怀恩鏖战了数场之外,李隆基率领的八万兵马不战而降,长安军几乎兵不血刃。”

安禄山烦躁的道:“当初接到李瑛疑似驾崩的消息之后,我就怀疑他是诈死,真不知道那个蠢货给李隆基出的馊主意!”

李林甫自然不能承认是自己出的主意,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此乃裴敦复的计划。”

李林甫认为,其实刺杀李瑛的计划并没有问题,能成功就一劳永逸,失败了也只不过搭上一个女刺客而已。

真正导致洛阳朝廷迅速崩盘的原因是李隆基出兵攻打长安,企图在李瑛的儿子继位之前掌控长安,一头钻进了李瑛的布袋。

导致洛阳朝廷之前辛辛苦苦构筑的【潼关—风陵渡—河阳—函谷关】防线迅速土崩瓦解。

可以说李隆基才是洛阳朝廷溃灭的罪魁祸首,这个锅李林甫一点也不想背!

安禄山拿起面前的一块猪肝,边啃边道:“在长安的时候,我与李瑛会面过两次,此人做事谨慎小心,绝不是那么容易被刺死的人。

更何况皇宫内戒备森严,他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遇刺离世,怎能不让人生疑?

真不知道你们洛阳朝廷的人怎么想的,难道就没人提醒李隆基谨防有诈?

他就算出兵攻打长安,也不应该亲自冒险,随便派遣一员大将统兵,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再去岂不更好?”

李林甫讪笑道:“也许这就叫做当局者迷!

“李隆基本想在李瑛之子登基之前利用自己的声望迫降长安朝廷的那帮旧臣,毕竟有一多半人李隆基亲手提拔的。

“再加上作为内应的晁衡被骗,信誓旦旦的向李隆基报告李瑛已死,李隆基方才中计。”

“唉!”

安禄山举起杯中酒一饮而尽,“白白资敌了十五万大军,还有洛阳城内的无数钱粮。

都说知子莫若父,难道李隆基一点也不了解这个儿子吗?

前年我在长安与李瑛见过两次面,发现此人谨慎小心,狡诈多疑,绝对不是个容易对付的对手,李隆基竟然还如此轻敌,活该被捉!”

等安禄山吐槽完了,谋士严庄起身道:“事已至此,大王再埋怨武氏无济于事,还是让右相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安朝廷的军事力量,推断一下李瑛将会派何人来攻打我军,以便及时做好应对。”

安禄山点点头,脸上重新堆起笑容:“右相勿要多虑,本王是诧异李隆基的军事能力如此之差,并非讥讽你,休要往心里去!”

“呵呵……大王多虑了!”

李林甫举杯向安禄山敬酒,“李隆基的治国能力尚可,但军事能力比起太宗来,那可是天渊之别!

再加上他现在年老体衰,沉迷于酒色,早就没了当初的睿智,因此才会轻易中了李瑛的诡计。”

安禄山对此深表赞成:“右相执掌洛阳朝廷,与长安军鏖战了一年之久,定然对李瑛麾下的将领了如指掌,有劳你向本王及麾下诸将分析一番李瑛有可能派遣那些将领来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
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
关于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夺舍带土后的林枫,而一般的人面对宇智波斑应该束手无策,而林枫却把宇智波斑吓死了,接下来还要应对着心怀不轨的黑绝,但幸好……
优眠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