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

第375章 毫无存在感的杨家死士(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最新章节。

道观大门和院墙上,插满了大明制式的箭矢和弓弩,唯独不见有多少尸体。

这说明,大明军队的攻击,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完全就是一场骗局。

众人看到这一幕,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尤其是酒井晴子和杨文俊。

这场计划,本是他们精心策划,本想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想到大明军队不讲武德,竟然只派了两百人,反而将他们困在了这里。

计划若是出现偏差,就离崩盘不远了。

酒井晴子当机立断,带着人下山。

一路下来,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沿途中,他们没有遭到大明军队的骚扰,行进速度很是顺利。

很快,便来到山脚下,二坪村外。

酒井宏树上山之前,留了三千东倭浪人在这里。

奇怪的是,村口外,却是一个放哨的东倭浪人都没有。

酒井晴子内心顿时一惊。

三千东倭浪人,对她来说,那可是有生力量,关系到黑水岛的实力。

然而,看着静悄悄的村子,酒井晴子等人,没有勇气走进去。

咬了咬牙,酒井晴子连忙下令。

“退,快退回船上去!”

所有人闻言,立马转身朝着来时的路小跑起来。

杨文俊听到这话,终于忍不住了,一把拉住酒井晴子。

“晴子,难道真的不管宁波府城了吗?”

宁波府城内的死士,是他们杨家手上最后的力量了,若是都折在这里,杨家别说建立国中之国,连生存都成问题。

酒井晴子一把将他的手甩开。

“杨君,现在的局势你也看到了,不是我不想去救,”

“我们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问题!”

杨文俊闻言,表情顿时一滞,张嘴呐呐着说不出话来。

现在的局势他当然清楚,不过,辛苦谋划,眼看着就要成功,却被人掏了裆,你让他怎么甘心?

杨文俊想要酒井晴子好好商议一下,看看能否想出两全之法。

就在这时,府城的方向,便传来巨大的黑烟。

所有人都忍不住朝着宁波府城的方向看去。

......

此时的宁波府城内,北城门,数十个巨大的孔明灯正缓缓升空,朝着城墙而来。

城内早就埋伏好的杨家死士,看到孔明灯升起,抽出了藏好的兵器,做好冲杀的准备。

只要孔明灯上抛下的猛火油,烧死城墙上的守军,他们便轻而易举夺下城门,与城外的东倭人汇合,一举攻下北城的军械库。

再截断其他城门的救援。

半日,只要半日时间,他们就能搬空大明府城的军械库,转运到海船上。

巨大的孔明灯缓缓靠近,轰的一声,浓烟冒起,杨家死士们,从街道上,民房间冲了出来,汇集在一起。

约有两千死士,手持明晃晃的刀枪,朝着城门杀去。

然而,还未冲到城门口,就发现了不对。

整个北城门,静悄悄的,连收税官都不见了踪影。

死士首领心里一紧,朝着浓烟的方向看去,顿时大骇。

按照计划,孔明灯应该是往城墙上丢猛火油,烧死守军,制造混乱。

然而,天空中巨大的孔明灯,升到城墙上空,就一个个往下掉。

孔明灯掉落在地上后,点燃了猛火油,燃起浓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