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少女前线:141指挥官》最新章节。
北海上空的云低得仿佛能擦到桅杆,咸腥的风如一只无形的大手,将维京长船吹向不列颠的峭壁。
峭壁上的修道院刚点起晚祷的蜡烛,微弱的烛光在黑暗中摇曳,仿佛是希望的微弱火种。
修士们还在深情地唱着最后一节圣咏,歌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带着一丝神圣与安宁。
然而,大门却被自己人猛地推开,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那个上个月刚受洗的撒克逊贵族,带着他新皈依的上帝和旧习惯里的斧头,如同一个堕落的恶魔。
烛火在斧刃上跳动,宛如一群受惊的萤火虫,四处乱窜,试图逃离这血腥的场景。
第二天,潮汐将碎木圣像和羊皮纸卷一起推回沙滩,墨迹被海水泡成淡紫色的雾,雾里有拉丁文,也有如尼文,像两种诅咒在争抢同一块浮木,互不相让,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罪恶历史。
更北的地方,波罗的海的琥珀商人沿着冰封的商道匆匆赶路,狗拉的雪橇在枯死的苔原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他们带去的是蜂蜜酒和玻璃珠,希望能换取丰厚的回报;带回的是毛皮和奴隶,同时也带回了“某某公爵愿意用三分之一采邑换和平”的小道消息。
这消息在篝火旁被反复咀嚼,如同冻硬的鹿腿,越嚼越咸,越嚼越碎,让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苦涩。
到了春天,融雪把消息冲进每一条支流,于是某个清晨,公爵的侄子发现叔父的头盔挂在对手的长矛上,而头盔里塞着一张欠条——墨迹被雪水晕开,像一朵难看的黑花,诉说着背叛与利益的纠葛,也预示着一个家族的衰落。
历史就这样被反复折叠,每一次折叠都让原本清晰的图案变得更加模糊,仿佛被岁月抹去了记忆;却也让裂缝愈发整齐,如同被精心雕刻的伤痕,记录着曾经的痛苦与挣扎。人们学会了用拉丁语、法语、低地德语乃至罗姆人的暗语给背叛命名:有的叫“务实”,试图用理智来掩盖贪婪;有的叫“生存”,将背叛美化为无奈的选择;有的干脆叫“明天”,把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未来,却忽略了当下的道德与责任。
明天总是比城墙厚,比誓言轻,当明天到来时,旧王朝的纹章被拆下来当烤肉架,失去了曾经的荣耀与尊严;新王朝的旗帜在焦土上缓缓升起,旗角还滴着前一夜的雨,雨里裹着灰烬,灰烬里裹着没烧完的族谱,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被遗忘的过往,以及那无尽的轮回与悲哀。
而远处,另一条河谷的雾正在缓缓聚拢,像一锅新的牛奶,静静等待着下一批煮沸它的人,继续书写这充满背叛与利益交织的欧洲历史,仿佛是一个无法逃脱的宿命轮回。
这便是他们所生存的环境,或许真是因为如此……那种尔虞我诈整天就喜欢搞什么阴谋诡计,就是这些欧美的最爱。
在这片被复杂局势与权谋算计笼罩的欧洲大地上,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行事风格。
欧洲人不仅习惯了充斥着阴谋诡计的氛围,更是深谙此道,擅长玩弄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
这些阴谋诡计,全然上不得台面,甚至一次次突破人类的道德底线,专往那下三路招呼,尽显卑劣与阴险。
就说和平谈判的时候吧,他们明面上客客气气、和和气气,可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各种暗戳戳的算计让人防不胜防。
而在搅乱局势这方面,他们更是有着“独门绝技”,最拿手的就是把原本团结和平的盟友,搅和成视彼此为死敌的仇人。这其中,带英堪称“搅屎棍”界的翘楚,仿佛天生就带着这股子爱搞破坏的劲儿。有它在,这世界就甭想有安稳日子,各个地区的暴动、惨无人道的屠杀,背后几乎都能看到它那若隐若现的黑手。
就连欧洲各个国家的舞台剧、文学作品,还有那些被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都在大肆歌颂着这种阴谋算计之事,仿佛这成了他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特色”。
瞧那雾,先从泰晤士河口慢悠悠地爬进来,活像一条刚睡醒的鳗鱼,滑腻腻、冷冰冰的,还带着昨夜码头上那股刺鼻的煤烟味。伦敦的石板缝里,酸臭的水汽不断渗出,把街灯都糊成了一团团昏黄的脓包,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种压抑又诡异的氛围之中。
就在这迷雾里,有人悄悄把一封折成三角的信塞进了邮筒。信封上的火漆还没干透呢,就被另一只戴着鹿皮手套的手给取走了。那手套内侧,绣着一个小小的白玫瑰,这可是约克家的旧标记。可这玫瑰的刺早被磨得极钝,就像早就预备好要冷不丁地扎进盟友的后腰,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
信里的内容,没人敢大声读出来,因为每个词都像是泡在毒液里,光是看一眼,就觉得舌尖发麻。上面说,北方的那位伯爵打算在婚宴上毒死新娘的哥哥;还说海峡对岸的公爵已经答应把三座港口卖给教皇,只要教皇肯宣布这场婚姻无效。那字迹纤细得如同蜘蛛腿,可每个弯钩都精准地掐着人性的死穴——嫉妒、贪生、怕死。写信的人没署名,可读信的人却立刻明白了:这是伦敦的“手艺”,就像泰晤士河底的沉船,表面锈迹斑斑,船舱里却塞满了还没腐烂的火药,随时可能引爆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
三天后,婚宴的乐队刚拉起第一支曲子,意外就发生了。新娘的哥哥突然捂着肚子倒在地上,嘴角冒出粉红色的泡沫。宾客们吓得尖叫起来,慌乱中踩过自己的裙摆和剑鞘,银餐刀在烛火里乱晃,像一群受惊的银鱼,现场乱作一团。
而那位公爵呢,此刻正站在回廊的阴影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里缝着一张更薄的纸,纸上只有一句话:“港口归我,你的妹妹归你。”他突然觉得喉咙发干,仿佛有人往他气管里倒了一勺滚烫的铅水。铅水凝固的瞬间,他听见自己心脏跳得又重又慢,像敲在一面浸了水的鼓,那声音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厄运。
与此同时,在海峡对岸的另一座城堡里,壁炉的火把石墙烤得发红,却怎么也烤不干空气里那股刺鼻的霉味。公爵的私生子蹲在角落,用匕首尖在橡木地板上刻字——不是名字,而是一串数字:一、三、七、二十一。每刻一刀,他就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地图,地图上所有港口都被红墨水圈起来,像一串串溃烂的淋巴结。他心里清楚,自己只是其中一个圈,虽然很小,但却足够让血流成河。匕首尖突然断了,断口闪着冷光,像一道无声的裂缝,把他和“正常人的世界”彻底切开,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之中。
更远的东方,波罗的海的冷风卷着碎冰碴子,狠狠地砸向岸边的松树。松针上挂着冰凌,远看像一排排倒挂的匕首,散发着冰冷又危险的气息。一个裹着熊皮的信使正把同样的三角信塞进另一座邮筒,邮筒上的铁徽是条盘起来的蛇,蛇眼嵌着两颗黄玉,在暮色里发出浑浊的光。信使的手在不停地颤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信里夹着一根极细的金丝——那是从某个王后的项链上抽下来的,而项链剩下的部分此刻正挂在另一个女人的脖子上,那女人明天就要加冕了。信使想起自己女儿昨晚说的话:“爸爸,你闻起来像铁锈。”他当时笑了笑,没解释,现在却突然明白了:铁锈不是味道,是颜色,是他每次洗手都洗不掉的暗红色,就像他身上永远洗不净的罪恶。
而在伦敦的雾更深处,一条窄巷的尽头,有扇木门永远只开一条缝,仿佛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门后是间没有窗的屋子,烛火被黑烟熏得直流泪,整个屋子弥漫着一股压抑又诡异的气息。桌上摊着几十张地图,每张地图上都画着不同的河流、山脉、婚床和坟墓,仿佛在预示着无数人的命运将被这些阴谋诡计所左右。一个穿灰袍的男人正用乌鸦羽毛笔蘸着墨,墨汁里掺了松脂和炭粉,写出的字会渗进羊皮纸的纤维,像毒藤爬进墙缝,怎么都抹不掉。他写到第七行时,手指突然停住——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想起了自己母亲临终前的话:“你做的这些事,上帝看得见。”他当时没回答,现在却突然想笑:上帝当然看得见,可上帝也收贿赂,不然十字军怎么会带着妓女的香粉和圣徒的骨灰一起上路?这世界,哪有真正的公平与正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