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宋:从小吏开始纵横天下

第107章 辽国的局面(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异宋:从小吏开始纵横天下》最新章节。

辽国使馆,怀信驿。

一处偏僻的厢房,室内只点着一支蜡烛。

灯火昏暗,萧干、韩德让和使团名义上的主使耶律古只围着一张小圆桌,面色凝重。

“还没有阿鲁不和查喇的消息吗?”

萧干向耶律古只发问。

耶律古只摇了摇硕大的脑袋。

于是两人一齐看向韩德让。

“韩大人......”

韩德让盯着桌上跳跃的烛火发呆,仿佛没听到二人的对话。

任谁都想不到,在座三人之中既有皇族姓氏耶律,也有后族姓氏萧,但真正的主事之人却是这个年纪最小的汉姓男子。

然而萧干和耶律古只丝毫不敢怠慢。

因为这个看似文弱的年轻人,不仅才智过人,精通政务,能守善攻。

更重要的是,他是现在辽国实际的掌权者,萧太后最倚重的心腹。

甚至有传言,他时常出入萧太后寝宫,两人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私情。

当然,在契丹人看来,太后养面首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问题在于,他是蓟州的南面官,即汉人官僚家庭出身。

因先皇体弱,萧太后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在先皇的默许下把持朝政了。

在她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提拔了一大批幽燕之地的南面官进入中央。

其中的代表就是韩德让。

这不可避免的就让契丹的旧部族首领们产生了剧烈的仇恨。

而萧皇后在此期间展现了她极其残酷的手腕。

她趁着契丹人传统的木叶山大祭,当场逮捕了七十多名反对她的部族首领,并下令全部处死。

民族矛盾被暂时镇压了下去。

然而,压制的手段越铁血,反扑的力量就越大。

去年先皇去世,萧太后代为传达遗诏。

立年仅十一岁的二皇子为帝,萧太后临朝称制。

这个安排如导火索,旧贵族们立刻勾结皇族内部的不满者们发动了宫廷政变。

在这次失败的政变中,萧太后的本家除了她自己,全家被杀。

大皇子则在政变失败后,被残党保护到了北方上京临潢府拥立为帝。

从此南北对立,相互攻伐,国中大乱。

这就是辽国的现状。

也是为什么本次的使团名义上的正使是耶律古只这个武将。

因为其他姓耶律的皇室成员,要么在政变中被杀,要么不可靠。

如果用他姓的契丹人做正使,又容易被宋朝察觉出异样。

韩德让一行人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受命出使大宋。

而他们所承受的使命,十分艰难。

一是不要让宋方看出国内的破绽,打消他们短期内对北方用兵的企图。

二是为小皇帝迎娶长宁公主。

这两个使命都是意在缓和双方关系。

但尺度如何拿捏颇为棘手,若一意委屈求全,反倒让对方看出破绽,得寸进尺。

结果韩德让刚到汴京就知道,第一个任务已经失败了。

宋朝的种种安排表明,赵匡胤多少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

他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北伐。

只是他还不确定动乱对辽国的损耗有多大,故而通过各种手段试探他们。

于是韩德让当机立断,若是无法阻止宋朝对北方用兵,那就干脆表现得野蛮强势一些,尽量引导宋朝去打北汉,而不是直取幽燕。

北汉虽然与辽国唇齿相依,但毕竟不是本国土地。

以宋朝现在的实力,如果辽国不全力支援,拿下北汉应该不是难事。

只不过也就这样了。

北汉地势险要,但地贫人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