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偷香高手后传》最新章节。
在收复金国后,宋青书没有如很多人预测的那般凯旋回朝,仅仅在金国休养了半个月,便继续率军北伐,这次的讨伐对象是蒙古。
接连三次重创,意志和信仰的双重打击,如今的蒙古早已不复曾经天下第一强国的气势和实力,应对国内层出不穷的造反叛乱本就焦头烂额,最糟糕的是新一任大汗始终没有选出来。多方势力角逐,有实力魄力的野心家哪个不想掌控蒙古帝国,成为至高无上的大汗,因为参与汗位之争的人太多,谁都不服谁,导致几个月过去还没商议出结果。
面对宋青书的猛烈进攻,即使群龙无首,矛盾甚重,同荣同损的蒙古众高层还是很快达到了一致——倾全国之力抵御宋青书的侵略!
一直以来都是蒙古侵略别国,杀的外族丢盔弃甲,血流成河,如今风水轮流转,蒙古反遭侵略,步步维艰,何等的悲凉讽刺,又是何等的大快人心!
宋青书作为七路大军的总统领,准确来说是八路大军,刚刚投降的金国为了表示忠诚,也派了一路由完颜陈和尚率领的忠义军配合齐国行动。
宋青书统率其中六路大军进攻蒙古,其余两支军队则向西给辽国施压。
宋青书北伐蒙古绝不只是单纯的兵戎相见、沙场厮杀,更在于策略,因为他深知蒙古最大的缺陷,或者说隐患所在。
当初的蒙古之所以强大,除了统治者英明了得、能臣谋士多不胜数、将士们骁勇善战外,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善待藩属,驱使仆从军的手段高明,蒙古所能调动的军队数量要远多于自身兵将。
在正常情况下,基于蒙古强大的军事实力,那些附属势力确实不敢泛起异心,但今时不同往日,实力大损的蒙古已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去震慑他们,自唆鲁禾帖尼兵败身死,这几个月蒙古各地都在发生叛乱。
宋青书北击蒙古,做的最多的事不是倚仗自身军事实力去和蒙古硬碰硬,而是说服,应该说策反那些对蒙古久怀不满的臣服势力。
蒙古行事残暴,动不动就屠城灭国,降者生,抗者死,那些势力投降蒙古完全是迫于无奈的自保之策,心中积攒着越来越深的不甘和怨恨,如今蒙古自顾不暇,他们哪还有什么顾忌,与宋青书派去游说他们的使者一拍即合,准噶尔、无双城、木卓伦部等势力纷纷倒戈宋青书,公然反叛蒙古,有这些大势力带头,其他相对弱小的地方势力也随之脱离蒙古的辖制,对其落井下石,用来震慑西方诸国的术赤系、察合台系军队近乎全军覆没,西方那些被蒙古打服了的国家自然也不甘寂寞,纷纷举起了反蒙的大旗,一时间蒙古众叛友离,人人喊打。
如此内忧外患、举世皆敌的糜烂局势,蒙古就是有三头六臂都吃不消,便是铁木真、忽必烈复生都无济于事,何况蒙古连个一言九鼎的领头人都找不到,面对宋青书为首的联盟大军的步步紧逼和内鬼的通风报信,莫说抗衡反击,连抵御之力都格外微弱,几乎是兵败如山倒,领土被不断蚕食,不到三个月就被赶回了漠北老家。
经过这次打击,黄金家族血脉凋零,再也压制不住蒙古诸部。蒙古陷入分裂,分成了东西两部,西部的瓦剌,东部的鞑靼,瓦剌和鞑靼各自又有数个大部,其中海迷失统领着瓦剌诸部最强者,汝阳王府则是鞑靼诸部最强,除了这两股势力之外,雅伦王妃还控制着一些旧部,蒙古分裂的诸部之间仇恨也颇深,经常陷入纷争,再也无暇,更无力南侵中原。
解决蒙古的过程中,辽国也投降了齐国,毕竟如今辽国早已不复当年的强盛,只剩下弹丸之地,之前有蒙古撑腰勉强在清金夹缝中求生,如今蒙古都垮了,辽国自然也没了指望。
慕容景岳在辽国一通排除异己,萧峰、萧半和、耶律楚材……一系列名臣良将走的走死的死,辽国本就士气低落,在跟宋青书派去的两支军队打了几场大败仗后,彻底心灰意冷,最后在皇帝“耶律洪基”的带领下,辽国很识时务地选择了投降。
宋青书也没有亏待辽国,基本是和西夏、金国一样的降国待遇,承诺只要辽国上下忠心不二,待一统天下后定会一视同仁,给他们公平的待遇,如此辽国臣民也卸下了最后一层担忧。
在解决完辽国和蒙古,安抚好金国和西夏后,宋青书便带领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班师回朝了。
短短四五个月,金国臣服、辽国投降、蒙古分裂……宋青书称帝后的第一次出征可以用满载而归来形容,在这期间,整个天下都已经炸开了锅,宋青书的声威和名望之盛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顶点,无数人仰望、无数人崇敬、无数人狂热,也有无数人恐惧,比如少林、嵩山以及所有与宋青书有过节的人或势力。
金国、辽国、西夏、大理,乃至偏远之地的高丽、东瀛都向齐国臣服,蒙古败退至再无争雄之心,吐蕃和唃厮啰公开表示愿与齐国友好交流的意愿,整个中原大地如今只剩满清一国独自为政,全天下的注意力也转移到了清国上面。
即使是再愚蠢,脑筋再蠢笨的人,都知道清国绝不可能是齐国的对手,臣服请降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如此一来,分裂混战百余年的中原大地终将归于一统,也终将迎来一个真正的天下之主——齐国国君宋青书!
而被世人敬畏称颂的宋青书,自班师回朝后便过的颇为忙碌,不过不是忙于房事,主要是金国、辽国和西夏毕竟与宋朝征战多年,冤仇极深,齐国虽是取南宋而代之,但限于文化、思想和理念的格格不入,想要将这三国安排的妥妥当当,和平温顺地纳入齐国统治下,还不让朝中大臣和民间百姓过度非议,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好的,宋青书也不急于一时,打算收服清国后再整出一套详细完整的融合计划,将互相敌视的各国变成不分你我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