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第209章 沈遇安被弹劾(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最新章节。

沈家的乔迁之喜除了余氏这个意外,顺利结束。

丫鬟在收拾残局,沈家人到祠堂里上香。

“霄哥,如今,就是去了,在你跟前,素娥也是能挺直腰杆和你说话的。”

“敬淳这孩子去得早,你在那边好好看着这孩子,这孩子苦,没你这老头子享的福多。”

王氏看着灵牌念叨着,沈遇安静静站在一旁。

往日咋咋呼呼的刘氏这会儿也安静不已,只是看着丈夫的灵牌红了眼眶。

出了祠堂,刘氏就一脸开心。

因为搬了家,她有了自己的院子。

“盼姐儿,你今天跟娘住吧,娘的院子好大,床更大,咱们娘俩一起睡都不挤。”

“我看娘你是想和我睡。”沈青盼说着,母女俩手牵手走了。

沈遇安眼神柔和地看着家人。

他也回了自己的院子,他的院子很大,房间很多,如今他也有了书房。

沈遇安在书房忙了好一会儿,这才回了房间睡觉。

次日一早,沈遇安天还没亮就去上早朝了。

要说升官最大的缺点就是上早朝了,以前他到点去翰林院当值就行,现在天还黑就要去上早朝。

沈遇安身穿红色官服,骑上疾风消失在巷子里。

天上的月亮还没下去,天还黑着,就要上朝。

白天不能上朝吗?白天不是更方便些吗?古代又没有明亮的灯。

到了宫门外,沈遇安下了马,把马交给看管的士兵,就站在宫门口最尾处。

他官位低,就是上朝都是站在最后面的位置。

连排队进宫也是如此。

“沈大人来了。”潘风华见到沈遇安,双眼发亮。

沈遇安走了过去,就见潘风华上下打量着他。

“怎么了?”

“沈大人,你说我们官服一样,怎么你穿着就这么好看呢?”潘风华百思不得其解。

石侍讲轻笑出声:“潘大人,可能不是官服的原因。”

周围的大人笑了下,潘风华讪讪摸了摸鼻子。

很快,宫门开了,为首的柏太傅和魏丞相几位一品高官先行进去,后面的官员跟上。

沈遇安几人在后面,倒是一直在唠嗑。

一直到朝堂上,潘风华突然浑身僵住。

沈遇安发现了,“怎么了潘大人?”

潘风华丧着脸,“忘记带笏板了,这可怎么办啊。”

石侍讲看了过来,见潘风华一脸着急,连忙安慰道:“我们站在最后面,说不定陛下注意不到。”

虽是如此,但不带笏板,也很明显,陛下没注意,不代表那些御史和礼部的官员看不见啊。

虽然这不是什么大事,但也会被参一本,当官的谁想被参啊。

沈遇安见他确实着急,一个用力,把手中的笏板掰成两半。

周围的官员都惊呆了。

“呐,给你。”

潘风华讷讷地接过了。

等回神,连忙着急地看着沈遇安,“沈大人,这如何使得?”

潘风华看着面前的笏板,之前的着急不见了,心中有感动的同时,又有些无奈。

本是他粗心,若是连累了沈大人可就不好了。

“没事,官袍衣袖宽大,一会儿上朝的时候我们遮掩一下就行了。”

因着沈遇安的做法,周围的官员神色莫名。

有官员觉得沈遇安倒是很有义气,但有官员觉得沈遇安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