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超级商城

第361章 想要特殊待遇(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之超级商城》最新章节。

卢国公府。

“老爷,电动车好骑吗?”

“你有没有要点调味料回来?或者香米?”

一进门,崔氏就扭着细腰来迎接了,还不断在父子三人身后打量,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包裹之类的。

很可惜,空手而去,回来时,也是空空如也。

眼见夫人脸色变差,程咬金赶忙赔笑道:“夫人,电动车是很好骑,轻轻一拧,就跑的飞快,座位也很软……可那小子只让骑五分钟,都没过瘾呢……”

崔氏越听越是神往,等程咬金说完,竖起秀眉再次问道: “那调味料香米呢?就没要……买一点回来?”

“呃……”程咬金笑脸一僵,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些东西,他开始也想讨要一些的,可骑电动车时,太过于激动就忘了。

程处默帮着解释道:“娘,人太多了,我们不好开口……”

崔氏没好气道:“什么人太多了,老娘过去的时候,人多不也给你们带回来一大堆花生瓜子巧克力糖果什么的吗?怎么到你们这,就不行了?”

“娘,花生瓜子大哥家有好多,你让丫鬟拿了,老夫人自然不会说什么,可香米听说极其稀少呢,还是主食,大哥肯定不会给”程处亮也帮腔道,等崔氏脸色好转,又转移话题道:“娘,你不知道,长孙伯伯想花四万贯买一块手表,大哥都没卖……”

崔氏以为自己听错了,急声问道:“四万贯?”

“对,就是四万贯,可惜程小子没了,不然,我也要买一块送给夫人”程咬金堆起笑容讨好道。

买,自然不可能买的,可为了让夫人息怒,先吹一波了再说。

真的是四万贯一块?崔氏身为崔家嫡女,听后也倒吸一口凉气,倒不是她没钱,而是那手表她听说过,只有那么一丢丢大,竟然值这么多钱,那程非不是送皇宫送了好几十万贯?

过好半晌,崔氏才柔声道:“妾身一妇道人家要这东西做什么?若程非还有,老爷给自己买一块好了,钱妾身出”

“真的?”

程咬金大喜过望。

他哪怕是国公,也不能随意拿四万贯买一块手表,可崔氏不一样,是五姓七望出身,私房钱和嫁妆……四万贯,洒洒水啦。

崔氏翻了翻白眼道:“自然是真的,这点小钱,妾身还会骗你?”

程咬金大嘴咧开了笑容,瞪了眼两儿子,骂道:“你们不去吃饭吗?还在这做什么?”

程处默挠挠头道:“爹,你不去吃吗?”

“你还管到老子头上来了?”程咬金直接一脚过去,等两儿子跑走后,又堆笑道:“夫人,虽然我没给你要回调味料,但我给你要回来两瓶宝贝”

说完,从袖口拿出两瓶花露水。

崔氏看到装有绿色液体的琉璃瓶,惊喜道:“这是传说中的花露水?”

程咬金咧嘴得意笑道:“对,就是花露水”

崔氏小心一直接过花露水,欣喜道:“花了多少钱?等下妾身给老爷”

程咬金摇摇头,笑道:“没要钱,是那小子送的,而且,每家都送了两瓶。”

说着,想到李靖家有四瓶,又气恼道:“夫人,你不知道,药师那闷葫芦,平日里声不吭气不喘得,今天去县伯府,竟然带淑君一起去了,把程非那小子魂都差点勾走了,还多得了两瓶花露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