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娃四岁半:下山后被团宠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去平石山(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福娃四岁半:下山后被团宠了》最新章节。

柠月在救济馆忙到晚上,把所有的病人安顿好,国师才放柠月离开,柠月脱掉身上的白衣,走上严府的马车。

车夫挥动手里的鞭子,马撒开蹄子往前跑。

柠月想到平石山的蹊跷,打算过去看看,她掀开帘子,让车夫送她到道观,去平石山她需要帮手,。

车夫扯动手里的缰绳,转变方向,来到道观,道观的气温已经恢复正常,住在山脚下的道士已经回到道观,她来到道观,找到刘星和正在厨房忙碌的师姐李莫。

柠月看着坐在那吊儿郎当的刘星:”你什么时候回的道观。“

“道观的温度恢复正常,我就回来了。”

柠月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你什么时候知道的。”,她收了道观后山的地火,并没有告诉刘星,没想到刘星这么快收到消息,回到了道观。

“我们道观在京城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经常有百姓去道观,道观恢复正常,很快我就知道了。”

”你还真是消息灵通。”,柠月调侃说道。

”他们经常在我这买符纸,时间长了,大家自然就熟了。”,刘星嬉皮笑脸回道。

这时,在厨房忙完的李莫走了出来:”小师妹,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要去平石山,想找你跟刘星帮忙。”

正在喝水的刘星,听到柠月的话,嘴里的水,噗的一下喷了出来,每次柠月找他们帮忙,不是闹的惊天动地,他心口一紧:”你这次因为什么事情找我们帮忙?”

”有不少百姓中邪,我想去平石山看看,那里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刘星的脸,瞬间变的很难看,这次的事情应该也不小:“你已经进了国师府,可以找国师府的人帮忙,为什么要来找我们。”

柠月斜着眼睛,看了眼刘星,话到嘴边,没有说出口,国师府的人愿意帮她,她也不会来找刘星和师姐。

站在一旁的李莫一巴掌拍在刘星的脑袋上:“你哪那么多废话,你靠着小师妹卖符纸,赚了这么多银子,现在她来找你帮忙,你没权利拒绝。”

刘星:“.......我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了。”

李莫瞪了眼刘星:“没错,除非你以后不想再靠着我小师妹赚银子,那你就可以拒绝。”

”我.....”,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刘星还是咽了下去,他欠的银子还没还完,还要靠柠月,李莫说的没错,他确实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为了银子,不得不屈服。”

天已经黑下来,柠月在大殿的香炉中抓了一把香炉塞进布袋里,往山下走。

李莫粗鲁的扯着刘星跟在柠月身后。

三人坐上马车,赶往平石山,马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刘星的心跟着马车一起跌宕起伏,他试探性的问柠月:“这次去平石山是去抓什么鬼。”

柠月面无表情的回道:“不知道?”

刘星:“.....你什么都不知道就贸然出发,很容易出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
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
关于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新书所以评分低!划重点!不是作品本身问题!非大女主爽文,偏日常,不会天天走剧情喊打喊杀,想看大女主爽文绕开!所有设定不会无故出现!发疯文学~女主一家都很“疯,一言不合就干架,骂到别人怀疑人生,打到别人心服口服!女主一家就是极品,走极品的路,让极品无路可走。男主前期稍弱,但不代表男主本身弱,走科举宠妻路线。———云烟穿越了。好在是胎穿,倒也不担心会露馅儿。只是这爹娘名
云云尔尔
重生新婚当天,炮灰知青大杀四方
重生新婚当天,炮灰知青大杀四方
关于重生新婚当天,炮灰知青大杀四方:[年代文+宠汉养崽+重生复仇+家常里短+发家致富]苏提死后才发现自己活在一本女主发家致富的年代文中。可惜她不是书中那个女主,只是个垫脚石炮灰!女主是她的堂妹,得天道独爱,所有和她作对的人都不得好死。她死后,她男人也心存死志,在一次公社指派任务中女主给她男人报了名,最后壮烈牺牲了,独留两个刚满周岁的孩子无人照看。而女主拿着她男人的赔偿金,等到改革开放后办鸭厂,搞
朝阳伴酒
丞相夫人的闲鱼日常
丞相夫人的闲鱼日常
关于丞相夫人的闲鱼日常: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什么新娘?什么相公要死了?都不是问题且看她如何改变必死剧!
喜暖儿
如果风会划伤你
如果风会划伤你
关于如果风会划伤你:得不到和拥有着然后失去了,哪一个会更痛一些呢?如果是18岁之前的琉心,会坚定地选择前者,如果是18岁之后的琉心,可能会犹豫一番,选择后者。而如果你问18岁的琉心这个问题,她会苦涩的反问你:“痛,是什么感觉?琉心便是这样的人。18岁那年,琉心的世界分崩离析,近乎失去了一切。在别人看来,琉心高冷到让人敬而远之。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只是害怕了那种被赠予之后再夺去的感觉。琉心一度认为,
南风染忆
德云同人:跟班小疯子
德云同人:跟班小疯子
关于德云同人:跟班小疯子:在何九华还不叫何九华的时候,邻居家的小妹妹就一直跟着他。那是他从小带着的姑娘呀。叫陶曦曦,不是你这个熙,是更早的那个曦……依旧是走私设,不怎么同人的同人文。
乐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