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春秋

第百四一回 梦想发扬光大时(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民间春秋》最新章节。

(学堂朗朗读书声,戏台声声正乡音;逝去灵魂不走远,永远遥望镇上人。)

在“耿家小学堂”办学之初,耿老爹的大妻侄儿郭栋的年龄虽然还可以勉强划入到适龄学童班里,但他当时已经是郭家饭店里爹娘离不开的得力助手了,因此只能上了姑父执教的夜校班读书。坚持学习到结业时,聪明好学的郭栋已经增长了不少知识,为他以后成功继承祖业并且继续发扬光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比之下,妹妹郭美妞儿和弟弟郭梁就幸运多了。郭美妞儿当时正好是入学的最佳年龄,加之天姿聪慧又特别好学,深得表哥表姐们的赏识。学满五年毕业之后,她也成了“耿家小学堂”里一名漂亮的女先生。而且,郭美妞儿的文采极佳,后来还成为耿英编创乡镇土戏的好助手。她和表姐一起,先后编创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剧流传后世。但让人深感遗憾的是,这位特别受人们尊重的漂亮女先生终身未嫁,她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都倾注在了培养故乡小学童和编写大众化课本的事业中了……

至于当时还年幼的二妻侄儿郭梁则更是了得。这个聪明好学的幸运儿在成长至适龄时入学,并且从“耿家小学堂”毕业以后,又经乡试被选送至郡学学习。后来,又通过逐级国子监科举考试中了前30名进士,官至巡抚。为官几十年期间,郭梁一直廉洁勤奋,始终致力于为一方民众造福。告老还乡以后,他还在“耿家小学堂”里做了多年白胡子老先生,成为乡民后人的一段美谈。

除了郭梁之外,从“耿家小学堂”走出去的人才还有很多,很多……

在紧张有序的办学生涯中,耿家兄妹们全都家庭和睦,人丁兴旺。极其良好的手足之情,使“耿家小学堂”在办学之初的摸索发展中少走了很多弯路;而兄弟姐妹们齐心协力总结汇聚起来的办学经验,更使小学堂以后的发展越来越顺利,越来越卓见成效。

耿正和秀儿育有两男一女;耿英和大壮在那一对龙凤胎之后又生了一个女儿;耿直和王巧妞儿育有两男两女;耿兰和李尚武带着李远和李思回到“三六九镇”之后,又先后生了次子李望和次女李念。由于耿直和王巧妞儿,耿兰和李尚武都是夫妻教书先生,他们的娃儿们都是郭氏帮着带大的;而耿正和秀儿,耿英和大壮的娃儿们,裴氏和刘氏也帮了很大的忙。可以说,在“耿家小学堂”办学之初,这三位朴实无华的农家妇人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在历次乡试中成绩斐然,“耿家小学堂”的名气越来越大,附近村庄的乡民们送自家娃儿来这里学习的人家也越来越多。加之“三六九镇”上的人口增长速度也比周围村庄里快得多,所以,“耿家小学堂”的办学规模一直在逐年增大。原先修建的十个三通间授课学习室不够用了,耿正就又组织人马在正面的东头接着加建了五个同样结构的授课学习室。

耿正、耿英、耿直和耿兰的儿女们,大多终生从事于“耿家小学堂”教书育人的事业。并且在教书育人之余,还都特别热衷于为“三六九镇”大戏台源源不断地编写和组织人马排练推出一些倍受乡民们喜爱的家乡戏曲节目。

上了年纪的耿老爹夫妇俩,经常一起去小学堂的大院儿里听小学童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他们在院子里高兴地做游戏玩耍。在春、夏、秋季节里,他们还喜欢去家门前不远处的水田边上看那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亦忽黄澄澄的稻田。每当“三六九镇”大戏台上灯火辉煌,乡民们愉快地排练土戏的时候,耿老爹总会拿上那把老二胡坐在乐器班子里边兴致勃勃地拉呀拉的。大家都说:“耿老先生的二胡拉得越来越神了!”

有的时候,郭氏也会拉一把小板凳儿坐在一旁,张着没牙的嘴巴乐呵呵地看着大家排练。

时间在不经意间快乐地流失着……

郭氏八十二岁那年中秋的次日,这位身体一直不错的老人在安然的午睡中无疾而终了。耿老爹让儿女们将与自己同甘苦共患难一生的老伴儿埋葬在了东山上最高处的一块儿坡地上。

虽说耿家的祖坟也在东山上,但那个地方位置较低,视野不是很开阔。耿老爹考虑再三,决定另择一块儿自己更喜欢的坟地。事实上,早在老伴儿过世之前的前两年,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相当硬朗的耿老爹就亲自带着两个儿子选择好了这块儿非常满意的坟地。

当时,他站在那块儿坡地上对儿子们说:“这个地方最好啦!你们看,前面不远处就是你们的爷爷和奶奶,俺可以站在后面永远守护他们。还有哇,这里的地势高,不挡眼。不是说‘站得高,望得远’嘛!这以后哇,俺和你们的娘就可以永远观望咱们的‘三六九镇’,咱们的学堂、戏台,还有那些个稻田了!俺俩可以在这里远远地望着我们的儿孙们,望着咱们镇子上一代又一代的人……”

简单操办完了老伴儿的后事之后,耿老爹就不再是只在自家的老宅院里与耿兰和尚武共进一日三餐了。他有的时候会在溜达到小学堂听小学童们读书,看他们在院子里做游戏玩耍的时候,顺便在耿正和秀儿那里吃了午饭。有的时候,又会在门前的水田边看上半天稻田之后,转悠到耿英和大壮那儿,和他们一起吃午饭。董家成夫妇俩已经先后去世了,午饭是大壮和耿英做的。当然,在小学堂里流连的时候,他也许会在小学堂放学后,随同耿直和王巧妞儿一起回家,吃王巧妞儿做的家乡饭。巧妞儿真得很巧呢,她做得各种家乡饭菜很对耿老爹的口味儿。

这个时候,耿正兄弟姐妹四人各家的儿女们成家以后都各自修建宅院另立门户生活去了。大家除了安心在学堂教书做事之外,家庭生活倒也非常规律清静和安逸。只是耿老爹一开始随意在各家吃午饭的时候,曾经让耿兰和尚武很不适应。爹倘若是去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家去吃午饭的时候倒还好说,大嫂和二嫂会在学堂放学时告诉耿兰或尚武一声,这样,他们在吃饭前就不必到处去寻找爹了。可爹要是溜达去了姐姐家的话,这是连同在学堂里教书的姐姐也不知道的。因此,吃饭前就只好到隔壁找了;要么就是姐夫跑过来告知一声。

这样的情况持续得时间长了,就连耿老爹自己也感觉有些麻烦,于是就自己决定让其形成了一个规律:兄弟姐妹四家从大到小轮流转,一天去一家吃中午饭。如此一来,大家也就慢慢适应了。

耿兰和尚武私下里说:“爹老了,想在各家转一转呢!”

郭氏去世次年的深秋,大片的稻田里呈现出了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早起来,吃了简单的早饭之后,耿老爹按照惯例又去小学堂转悠去了。那天的午饭,本来应该是在老宅院里同耿兰和尚武一起吃的。但放学时,耿老爹却早早得就等在学堂的门口了。看到耿兰和尚武一起走出来,老人家就笑着对他俩说:“今儿个的午饭,俺就在你们大哥这儿吃了,你们大嫂在做杂烩菜新焖大米饭呢,爹闻着很香,就不走了。”

耿兰说:“行,那你就吃大嫂做的杂烩菜新焖大米饭哇!别说,俺今儿个还真没有泡上大米呢。”

尚武说:“爹,那你吃了饭以后,可要早点儿回来睡午觉啊!”

耿老爹答应着,高高兴兴地到大儿子家吃自己最喜欢的杂烩菜新焖大米饭去了。

午后去学堂之前,耿兰和尚武悄悄看一看,耿老爹还在自己住了几十年的西厢房火炕上安静地午睡呢。

夫妻俩傍晚放学回来,发现老父亲不在家里。

尚武说:“爹可能又去稻田边上看他的那些宝贝们去了。”

说着,俩口子一起收拾晚饭。晚饭做好了,可耿老爹还是没有回来。尚武说:“我去找一找吧。爹一贯挺守时的,看来真是老小孩儿了,得找了呢!”

当尚武来到那一大片丰收的稻田边上时,发现他的老岳父,也就是他那亲生慈父一般的义父耿老爹,已经倚靠在一块儿干净的渠桥石边上,面向稻田微笑着合上了双眼……

儿孙们把那个在东房东南角落里存放了三十年的“寿喜”抬出来,解开简单捆扎着的细麻绳,揭去蒙裹着的大红色篷布,把一直放在里边的白纱、招魂幡和一直安睡在里边的那个沉睡模特儿取出来以后,发现这个薄皮寿棺居然一点儿也没有要散架了的迹象。于是,就又加铺一些被褥什么的,让沐浴更衣后安然沉睡着的老爹爹,永远地安睡在里边了。

按照家乡的习俗,出殡前一天的夜深人静之后,亲人们要为逝去即将安葬的人举行简单的“送行”仪式。所谓“送行”,就是把他的灵魂送至离家门最近的西行大路上,让“他”或“她”骑着纸马或坐着纸轿,在纸糊马童或轿夫以及童男童女等伺人的陪同下,自行往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耿家四兄妹是不迷信的,并且也深知,即使人逝去了真得有灵魂,爹爹也不会走远的,他还要和娘站在东山上的最高处,永远望着故乡的亲人们呢!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没有必要做得太过另类。因此,和去年安葬娘之前老父亲安排的情况一样,他们还是准备也为爹爹举行一个简单的“送行”仪式。

那天傍晚,已经年迈且身体欠佳的舅舅和舅母在大表弟郭栋夫妇和他们的儿女,还有表妹郭美妞儿的陪同下过来烧纸祭奠。伤心不已的舅舅和舅母流着眼泪反复念叨着:“应该把梁儿叫回来送送姑父的……去年姐姐过世那会儿就没有回来……”

耿正兄妹们赶快轮番劝慰起来。耿正说:“二表弟现在是在外省任职哇,这路途遥远来去很不方便的。再者说了,他国事在身,怎么可以为了给姑姑、姑父奔丧就擅自离任呢?”

耿英也说:“舅舅舅母何必为了这个而过意不去呢。等二表弟一家人以后回来省亲的时候,顺便给姑姑和姑父上上坟也一样哇!”

舅舅和舅母无奈地擦着眼泪点头。舅母说:“谁说不是呢,只能是这样了哇。”

送舅舅一家人出来时,耿正特别嘱咐大表弟郭栋夫妇说:“明儿个出殡,你们一定要劝止两位老人,千万不要再过来送了!哭别,无论是对于生者,还是逝者,都是一种熬煎哇!”

看到大表弟夫妇都点头同意了,耿正又对表妹郭美妞儿说:“明儿个你也不要过来送了!学堂里那么多的学生需要照看呢,你和二壮够忙活的了!”

送走舅舅一家人之后,耿正又对帮着张罗丧事的青山、青海、二壮、妞儿夫妇们说:“你们明儿个也只送到东山路口边上哇,这边人手已经很多了。爹生前和俺们说过好多次,他希望自个儿乘坐着大骡车,安安静静地上山去!你们也知道,东山的路很宽,很好走,骡车可以一直送到坟地的!”

又特别对二壮说:“你明儿个还是早早去学堂哇,一定不要再过来帮忙送殡了!这几天俺们这边这些代课的总是这个去了,那个不去的,把你和美妞儿累得够呛呢!”

二壮点头答应了,但其他人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一定要坚持送到坟地去,还说:“埋殡好了以后,俺们还要给老人家再磕三个头呢!”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耿正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雕刻暖阳
雕刻暖阳
关于雕刻暖阳:顶着盛世集团集团继承人身份的黎瑾末又失忆了,里夹着的女孩照片与幼时的经历困扰了他多年。直到他遇到那个女孩儿,他的世界才逐渐明朗。遇到黎瑾末之前,童阅爱画画爱跳舞;遇到黎瑾末之后,童阅爱吃醋——陈醋也一样。一朝被媒体怼上热搜,她学着做个“好太太。哪知有黎先生宠着,这黎家的太太……太好当了!
阅十一
重生以后我考从政头脑发家致富
重生以后我考从政头脑发家致富
李清宁成为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长公主。她被迫嫁与不爱的人,豁出一切,只为了稳住弟弟的江山,可到最后换来的却是一碗毒药!她怎么也没想到,亲弟弟忌惮她的才能,丈夫的无情不爱竟成为夺走她性命的缘由。一朝重生,她成为了医女苏宁,弃政权改从商,从区区平民渐渐成为富可敌国的商贾,发誓要让前世害她之人落入地狱!他既是陆国公府里最尊贵的陆小公爷,也是大齐人人敬仰的战神,冷漠如冰,绝美无双,每每落入危险之中亦或是
伊方
皇室百年得龙凤胎,王妃被团宠了
皇室百年得龙凤胎,王妃被团宠了
关于皇室百年得龙凤胎,王妃被团宠了:她是鬼面毒医,一朝穿成将军府不受宠的真千金,皇家宴会,她被算计跟战神王爷捉奸在床,皇帝下旨赐婚。新婚夜她强势染指王爷,被发现不是清白之身,更被曝出有私生女。全京城都在等着看她笑话,结果南娇生下百年难遇的龙凤胎,皇室放话往死里宠!白莲花酸溜溜,她是草包,晋王迟早休妻。南娇摇身一变成了医毒双绝的医圣,狠狠打了渣渣们的脸。某王爷宠溺地将人抱在怀里:“本王只做娘子的裙
七夜白
改嫁绝嗣大佬后,假死丈夫悔断肠
改嫁绝嗣大佬后,假死丈夫悔断肠
关于改嫁绝嗣大佬后,假死丈夫悔断肠:【海岛+家长里短+空间+弹幕+年代】苏渺在为自己的丈夫殉情前,觉醒了弹幕系统。弹幕告诉她,她的丈夫根本没死,现在正在一个女人的屋子里造孩子呢!看着这一对搞在一起的渣男贱女,苏渺冷笑一声。想让她守寡?她不伺候了!借着弹幕的提醒,她夺回空间玉镯,拿回被大嫂偷走的金首饰。床?搬走!桌子?搬走!粮票布票缝纫机?全部都搬走,搬走,搬走!!!想让她给大嫂养孩子?想得美!苏
苏坡坡
快穿:一心搞事业的大佬把心丢了
快穿:一心搞事业的大佬把心丢了
关于快穿:一心搞事业的大佬把心丢了:系统+快穿+固定CP+双男主万俟泽是一名快穿任务者,因其在事业组优秀的业绩,被调入新部门,小世界拯救组,并被任命为小组组长。曾以为身经百战,轻松拿捏的事业组大佬,第一个世界就体验到了什么是人生滑铁卢。时空通道中,气流暴乱,碎石横飞,时空裂缝不时出现,系统花小千有些紧张的开口。花:“大佬,这个小世界是要崩了吗?时空隧道这么不稳定,我不能确定能准确到达小世界啊!“
睡不够的王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