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129章 如何找回脸面(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不可不可。”

魏广德闻言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这样的事儿他绝对不会做出来,留下把柄。

“风闻奏事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历代皇帝都不敢废弃,我等又如何能做出来。”

阁臣出手惩办科道言官,魏广德可不愿意惹祸上身,他都不知道吕调阳是怎么想的。

或许,他只是想要尽快平息此事,可也不能把自己牵扯进去啊。

他吕调阳的仕途已经快到终点,可魏广德还年轻,是绝对不能沾上这个污点的。

魏广德可是清楚的记得,最后和张居正沾上关系的人,貌似下场都不怎么好。

一些人因为各种罪名被锒铛下狱,被罢免都是最好的处置了。

这个时候他要是和吕调阳一起联名此事儿,将来被人翻出来还不知道会如何。

特别是科道言官风闻奏事之权,虽然在朝中颇有争议,但不争的事实就是,科道言官这个权利,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消失。

“风闻言事”是柄双刃剑,既是整治官场的利器,也容易成为官场上朋党攻讦的借口。

其实,风闻奏事的危害,历代皇帝哪个不晓得,可却也没有一个皇帝会限制御史这个权利,因为刀柄是在皇帝手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参考前朝旧制对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对中央体制的设计和创造,而且明朝中央的政治权力结构基本沿袭了明初的制度设计,科道官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

科道官是科官和道官的合称,又被称为“言官”。

科官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相对独立的监察系统,朱元璋在总结前代制度设计的基础之上,按照六部建制,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大科,分别置左右给事中等官,其中共五十余人,专门负责监督六部,在运作的过程中相对独立,但可以相互驳正。

道官是指之都察院下设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一百一十人,负责监察朝中内外官员。

因均负责监督职责,职责相近,故称之为科道言官。

虽然在朝中官职品秩不高,但是科道官具有“风言闻事”的权力,所以在明朝的权力争夺中仍然独树一帜。

在明朝的政治权力结构中,以皇帝为代表的皇权和以首辅为代表,内阁为主体的“相权”实为对立,但是科道官的设置,实际上形成了“三驾马车”并行的权力架构。

在封建王朝,国家机构从本质上而言是为君主服务的,皇权在这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

作为明代国家机器的缔造者——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要求科道官“凡官吏之贤否,治之得失,风俗之美恶,军民之利病,悉宜究心”,担当起纠察百官的重任。

在明初政局尚未稳定之时,科道官维护皇权的色彩极为浓厚,可以从明初的一些史实中得出,其中胡蓝之狱就是最好的例证。

尽管皇权在明初朝中享有支配性的地位,但是贵族功勋的威胁不得不引起朱元璋的重视,贸然采取措施定会引起群臣不满。

这时科道官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道官弹劾胡惟庸等人以功高而目中无尊,蔑视王法,内怀反侧,让朱元璋可以比较顺利的抓住把柄,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的阻碍则少了很多。

而到了之后,皇帝通过内阁减轻自己的负担,但也对阁臣充满担忧。

他们也是需要有人帮助他们盯着这些掌握实权的人,如果有必要,只要有科道言官“风闻奏事”,很轻易就能把权利收回来。

科道可以在仅仅出于怀疑而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向皇帝报告,错了也不受追究,这就是皇帝给他们的特权。

吕调阳想联合魏广德出手惩治刘台,魏广德不知道是不是张居正出的主意,但他是绝对不会陷进去的。

或许,张居正只是想以此绑定他,或许是别的缘故,反正魏广德绝对不会牵扯进去。

另外还需要说一下的就是,都察院的选人也是非常独立的,完全不受吏部管辖,而是自成一体。

虽然科道御史要从吏部取关防,但是任命权利真不在吏部。

在明朝,一般是从进士出身的、在中央部院,主要是翰林院中工作过三五年的文官中“考取“御史。

其他出身的官员,是没有资格进入都察院。

进士官员,如果曾受降级、革职处分,也不能选取,这是人选的一个限制。

其次,言官违规、犯法,要罪加二等,从严从重处理。

其他部门官员受罚降级或者革职后,因为各种原因可以官复原职,但言官一旦罢职就不能开复,即便符合复职条件,也只能安排到其他衙门任职。

除此之外,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外官巡抚以上的子弟不能考选科道官,为的是防止高官插手监察、权力勾结。

可以说,言官虽然职权大,但是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

魏广德和张居正都眼馋都察院、科道,但是真正能伸手的也就是科道,都察院是万万不能的。

为什么魏广德为劳堪谋都察院的职儿要从按察使开始,广东干到福建,可不就是担心被人关注到。

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为的就是劳堪能在福建以布政使身份空降都察院,直接就是副都御使,准备接班左都御史衔。

外放,地方上官员足够多,才不至于被人发觉。

张居正那边,魏广德相信也肯定早就有伏兵,只不过他也不知道张居正准备的人是谁罢了。

看到魏广德态度坚决,吕调阳又劝说了一阵,魏广德都没有答应。

开什么玩笑,此事关系太大,而且干系到多年以后的风波。

魏广德虽然有心缓和那种关系,但张居正为人颇为坚持,某些方面和高拱类似,听不进人言,对小皇帝朱翊钧的管教依旧非常严厉。

甚至私下里,他还多次和魏广德因为此事发生过争执。

无法,魏广德也就懒得管,反正以后倒霉的是他张居正。

魏广德不愿意联名,但是吕调阳还是单独上了奏疏,直接送到司礼监。

魏广德也不知道背后两个人是不是有什么交易,他也懒得理会。

只要自己踩的稳,就沾不到自己身上。

第二天,轮到张居正给小换地授课。

可是现在的情况,自然是没法上了,于是宫里传旨让魏广德和张居正换课。

正课上完,休息的时候,小皇帝就说起吕调阳奏疏的事儿。

皇帝虽然没有亲政,但事儿都知道,两宫太后自然不会背着他处理政务。

“魏师傅,张师傅要怎么才肯回来继续给朕授课,还有处理朝政?”

现在的朱翊钧正是勤奋好学的时候,他也想做个有为君主,并没有因为少了个严厉的老师就沾沾自喜。

“启禀陛下,张师傅应该是放不下脸,毕竟刘台这事儿.....”

魏广德只是轻轻摇头。

“那如何才能让张师傅找回脸面?

难道真要处置刘台吗?

太后说了,言官引言获罪有违祖制。”

小皇帝继续说道。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