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457章 再议宗室(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你说的有道理,薄禄必不养廉,杜绝贪腐的土壤都没有了,如何指望官员廉洁奉公。”

张居正或许在心里对一系列改革加重了砝码,基本上已经下定决心利用这次清丈田亩后国朝财政大增的机会,把这事儿一并做了。

虽然不可能因此彻底解决贪腐,但至少给了土壤,让所有进入官场之人可以选择要不要贪。

最起码,朝廷发放的俸禄,要绝对满足官员过上体面的生活。

至于早就形成的潜规则,也只能一点点,慢慢的来处理。

增收的赋税,有了这么个去处,也好过被下面官员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弄走强。

实际上,随着清丈田亩的即将结束,张居正对来年赋税是抱着极大期望的。

但是魏广德这几次为朝廷增加财税之源的过程看,财政增加后支出也会大增,甚至会超过增加的收入,不仅没有形成结余,反而局势更糟。

倒是魏广德,没增加一项财源就考虑到该用到何处,剩余不多的份额补贴朝廷支用不足。

就算各部、寺巧立名目,可户部没钱,也只能拖下去。

现在张居正也学精了,所以早早的考虑该如何花销增加的国税收入,最起码用到实实在在的地方,好过被浪费掉。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

很快,张居正又想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和他们刚才讨论的话题息息相关。

魏广德没说话,静等张居正道来。

“宗室禄米问题,给朝廷官员涨俸禄比较容易过关,可宗室必然大闹。”

张居正说道,“宗室之事若不能有个善了,始终是个麻烦事。”

“这.....”

魏广德听到是宗室的事儿,也觉得有些头大。

张居正心大,居然想解决宗室痼疾,也是想瞎了心。

但是正如他所说,刚才商议之事行起来简单,宫里也可能说服,但宗室那边肯定不干。

凭什么官员涨工资而他们还得领折色的禄米,而且还是纸面上的禄米,实际上根本就拿不到多少。

说句实在话,后世都说大明朝是被宗室吃垮的,这谣言看着似模似样,但却没半点真相在里面。

确实,从数学角度计算你会发现,万历朝的时候,如果宗室禄米实发,那真的会拖垮大明财政。

可宗室真的能拿到那么多钱粮吗?

如果真那么有钱,河南等地宗室何必还要闹禄米之事,那是因为纸面上的禄米,一般宗室根本就拿不到。

朱元璋在明朝开国之初制定了非常丰厚的宗室俸禄标准,而且亲王郡王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他们的子孙除了长子继承原有爵位以后,其它儿子还可以降一级受爵。

按照这个标准,随着朱元璋的子孙数量不断增长,两百多年下来,领取俸禄的宗室人数可能有十几万,而宗室俸禄数量到明朝末年就可以达到一个足以把明朝财政吃垮的数字。

历史学家万明等整理《万历会计录》的记录,认为万历初年宗禄总额数达到了七百万石,占据明代夏税、秋粮米麦总额的 26.8%。

如果真按照这个数字发放禄米,确实是一个可以把明朝财政吃垮。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明朝宗室俸禄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宗室人数的增加不断的削减。

朱元璋本人,在洪武二十八年就把洪武五年确定的亲王宗禄减去了五分之四,郡王宗禄减去了三分之二。

魏广德其实知道点,那就是明朝宗室禄米到了万历中期就被冻结了,也就是宗室禄米定额,永不增减。

实际上到了万历二十五年,朝廷终于下定决心冻结宗禄总额,也就是说,不管宗室人口再如何增加,宗室俸禄总额都以万历二十五年的总额为准,不再增加了。

这样,网络文章所谓的朱元璋子孙不断繁衍、“指数增长”吃垮财政的逻辑基础也就不复存在。

而实际上,行定额之法早在嘉靖朝就有人提出,只不过不管是嘉靖皇帝还是隆庆皇帝都没有下旨颁行。

“永为定额”后的明朝“名义上”需要实际支付的宗禄,也就是156万多两银子。

数量不小,但也绝对到不了能拖垮明朝财政的程度。

但真正的问题是,不管是嘉靖还是万历年间,这个数字也都是“名义上”需要实际发放的数量。

而“实际上”真正发到宗室头上的俸禄,很可能只有这个数字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也就三十万甚至十几万两银子,对明朝财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当它不存在。

别看魏广德已经是内阁次辅,如果不专门派人去查,都不知道到底发放了多少宗室禄米。

以大明地方官员的贪腐程度,实际上就算衙门里备案支取的宗禄,可能都没有真正的发下去,而是被官员直接运回自家了。

之前河南宗藩就爆出过,从嘉靖三十八年到三十九年,河南周王府就欠禄四十余万两之多,拖欠率高达 94.97%,也就是实际支付不到一成。

嘉靖三十九年到四十三年,韩王府总共欠银五十八万余两,以每岁该支宗禄银十三万两算,则韩府这四年的拖欠率达到了 89.87%,将将超过一成。

就在几年前的万历三年,代王府闹禄米,大同抚按郑雒等疏言:“本镇王府……自隆庆三年至万历三年止拖欠应交禄粮二十季该银八十余万两。”

从隆庆三年到万历三年,代府禄粮银拖欠率至少为 88.59%,也只支付了一成的禄米。

拖欠不仅比例高,而且时间长,“亲王以下有给禄仅半者,有给十之二三者,有经年不得关领者,有三年五年不得关领者,而诸宗乃大困。”

怀仁王府奉国将军聪涽、俊棜等六人申诉,由于自己的禄米长达二十一年分毫未发,因而“饥寒迫身,救死无策”。

这种动辄百分之八九十、长达十多年甚至超过二十年的拖欠,让字面上应该发放的宗禄数量失去了意义。

明末义军攻占王城,王府多不愿出钱助战,许多人因此认为明朝这些藩王是猪脑子,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未必真相。

毕竟李自成、张献忠攻陷王城都曾大杀藩王,他们不会不知道厉害。

但大部分藩王都不愿意出钱,其实未必是因为吝啬,而是真没钱可“输”。

除新封王爵如福王得到皇帝厚赐外,其他宗室有多少家底?

族人受困,总要搭手,否则就真饿死人了。

再有明朝对藩王府姻亲的限制,为防王府做大而限制王府姻亲做官,直接导致藩王府只能和地方上“烂人”接姻,失去外助。

王爷的爵位再高,毕竟手上没权,又禁止经商,收入有限而骄奢淫逸。

宗禄长期被拖欠扣押,能随时动用的真金白银可能真没多少,最值钱也就是富丽堂皇的王府,这还是门面不得不修。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